在祖国的南粤国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经手握钢枪,保卫家国安宁,把火热的青春献给绿色军营;如今,他们忠诚为民,护航国门平安,将燃烧的岁月扎根于移民管理事业。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改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让我们共同走近坚守初心的皇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老兵”民警们。
李荣:立足岗位 践行使命
“部队磨炼了我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提高了思想觉悟,让我不断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皇岗边检站执勤四队一级警长李荣还是感到无比自豪。1995年她被调到原深圳边检总站沙头角分站,便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了保密工作上,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一致好评。1998年边检职业化改革,李荣有幸从武警边防现役转为人民警察,面对新挑战新要求,她把军旅生涯中养成的不服输劲头延续到了边检工作中。“勤跑勤问”是大家的评价,她不断在虚心请教与广泛交流中填补自己知识的空缺。哪怕对方年纪小、资历浅,也从不在意。担负旅检岗位之初,她就刻苦钻研工作需要领悟的专业和技能。她习惯随身携带小笔记本,每当发现重点查验业务时就及时做记录。在恪尽职守做好日常边检工作之余,她还认真研读法律条文和证件知识,自学心理学和英语口语,倾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服务水平。
国门无小事。李荣深知职业的特殊性,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会引发巨大后果。她通过不懈努力,熟练掌握了边检常用的业务英语,单证查验速度平均时间在30秒内。2023年,在单位组织的业务竞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优胜奖”, 成为站里小有名气的“业务能手”。
陈妙昌:戎装更替 初心不变
“忆往昔,一腔热血入军营,望今朝,满身荣光铸忠诚。”这就是四级高级警长陈妙昌20多年砥砺忠诚为民初心的生动写照。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当天凌晨零点,3000余名驻港部队官兵、204辆军车装备从皇岗口岸出境,胜利进驻香港。陈妙昌心潮澎湃地回想道,在 6月中旬站里就接到了验放首批驻港部队入港的任务。面对如此意义非凡的任务,他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反复推敲演练,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那天骤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像是洗刷了国家百年的耻辱。他和执勤的战友们全身都淋湿透了,但没有一人去躲雨,大家始终挺立站姿向挺进香港的滚滚铁流和驻港部队官兵敬礼。“当时我情不自禁地流泪了,因为我有幸在这里站岗执勤,见证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扬我国威的重大历史时刻。时至今日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仍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成为他毕生的骄傲。
从军从警以来,陈妙昌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皇岗边检站的各个岗位都留下了他认真履职、忠诚奉献的身影。2019年他荣获深圳边检总站“三十年突出奉献奖”,但他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依然以坚定本色,奋勇争先、不断进取的昂扬姿态,一丝不苟地完成各项工作,用铁血和柔情诠释着一名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的奉献和担当。
梁崇吉:忠诚卫士 护航国门
“流血流汗不掉队”是“老兵新警”一级警员梁崇吉的口头禅。2011年,他怀揣对军营的憧憬与热爱应征入伍,用自己的忠诚担当与无私奉献,践行着身为人民子弟兵无悔的誓言。2018年12月26日零时,公安边防部队集体退出现役,梁崇吉服从组织安排,来到皇岗边检站工作。入警以来,他恪尽职守,勤奋钻研边检业务知识,竭诚服务旅客,以实际行动确保国门安全无虞。2021年初根据上级部署,他到曾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缉毒先锋站”称号——云南木康边境检查站参加为期6个月的实践锻炼。漫长的边境线上,大多是四周空旷的林野,几乎荒无人烟、工作重心也由验放旅客转变为通道的查缉管控、打击走私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针对诸多挑战,梁崇吉执着韧劲,不畏艰险、冲锋在前,每天穿戴着厚重的防护服和厚实的防弹衣顶着炎炎烈日上勤,尽管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哪怕熬夜爬车厢、钻车底、翻货物,他都勇毅坚守在查缉最前沿,为维护祖国西南边境平安稳定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自云南归建后恰逢“乙类乙管”实行,深港口岸全面恢复通关,面对出入境客流持续攀升和执勤管控压力,他始终冲在前干在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执勤的身影。作为一名转改民警,业务知识是他的短板,但他以不服输的劲头孜孜不倦地勤学多问,反复琢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全身心投入到各类学习培训中,还主动报考参与学历提升教育,顺利通过转改招录考试、执法资格考试以及各项边检业务考核,成为队里内练本领、外树形象的岗位标兵。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从‘兵’到‘警’,我走过了一段殊为不易的成长期。作为一名新移民管理警察,唯有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奋楫笃行,坚持不懈,不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才能不负昔日戎装、今日藏蓝。” 梁崇吉坦言道。
(原标题《从军人到移民管理警察,这群“老兵”坚守在国门》)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