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东莞金河社区(观音绿荔枝)等17村榜上有名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邹俊圣 蒋鑫 文/图
2020-08-14 17:30
摘要

因此,“观音绿”在金河社区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参与种植“观音绿”的果农则想方设法将原有的荔枝品种嫁接成“观音绿”,再通过经验和技术将自家的“观音绿”改良以获得更好的荔枝口感,达到不断增加收入的目的

近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示了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名单,东莞市樟木头金河社区(观音绿荔枝)等17个村入选。

据悉,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建设,广东将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优势明显、市场前景较好、组织化程度较高、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的专业村镇,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带动产品开发、产业发展,富裕一方农民,振兴一方经济。

东莞有九个村因荔枝而成专业村

从首批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公示的名单来看,东莞市共有15个镇街分别因“中华草龟、莞香、黄皮、蔬菜、中华鳖、金针菇、荔枝”等具备地方特色产业在榜。值得一提的是,名单中有九个村因荔枝而成为专业村,而樟木头金河社区的荔枝品牌——观音绿就是其中一个。

2009年,樟木头镇委镇政府看准“荔枝”这一特色,将昔日名为“犀角子”的荔枝改名为“观音绿”,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宣传和引导当地果农们科学种植“观音绿”。

樟木头金河社区沙元村是种植“观音绿”荔枝最集中的村落之一。至2020年6月,该社区已有连片的荔枝果园3000余亩,品种包括“和枝、桂味、糯米糍”。其中,“观音绿”荔枝的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2000余亩。

“观音绿”的果肉细软、味清甜带香味,品质特优,每到收获季节都能卖个好价钱,与“和枝、桂味、糯米糍”等传统品种的荔枝价钱形成鲜明对比,加上近年来得益于樟木头镇委镇政府大力打造“观音绿”荔枝品牌,当地种植“观音绿”的果农从中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因此,“观音绿”在金河社区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参与种植“观音绿”的果农则想方设法将原有的荔枝品种嫁接成“观音绿”,再通过经验和技术将自家的“观音绿”改良以获得更好的荔枝口感,达到不断增加收入的目的。

“观音绿”搭上互联网快车走向全国

壮大“观音绿”的种植规模、拓宽“观音绿”的销售渠道……除了当地政府各种措施的有效落地,社区也为发展“观音绿”出尽法宝。

据悉,针对协助和扶持“观音绿”的种植、销售,金河社区专门成立了名为“群益”的荔枝专业合作社,向社区内的果农提供贴心服务,并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围绕“种植方法、应对果病、网络销售”等方面专门到社区为果农们“开课”,传授种植经验和技术……一时间,社区的果农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由过去“种完等收成”的心态,往“种植靠专业”的方向改变。

金河社区还为果农们开绿道,搭建更加广泛的采购、销售渠道,派干部专门负责协助果农荔枝的销售,与顺丰、京东、邮政等快递公司沟通、合作,直接在果园地设点收发荔枝……至此,搭上“互联网”发展快车的金河社区荔枝,在销售方面一改过去“摆地摊、上门预定”等被动局面,“电商+农户”的销售模式效率逐渐深得果农们的青睐,依靠互联网走全国便成为了大家走量的首选。

据金河社区党工委介绍,目前社区总共有522户居民。其中,有种植“观音绿”的就有381户。接下来,社区还将不断细化发展“观音绿”措施,继续提升服务果农质量,让更多的果农得到实惠。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邹俊圣 蒋鑫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