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民族的史册与人类和平、发展、进步的史册上,铭刻着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的篇章。重温历史,1953年7月27日这一天刻骨铭心——
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年10月2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回顾总结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巨大贡献,强调要铭记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铭记——“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一座四孔残桥矗立在鸭绿江中,钢梁上弹孔累累,诉说着往事峥嵘。这座被炸毁的断桥,已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记忆坐标。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以‘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以‘不惜国内打烂了重新建设’的决心和气魄,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避免了侵略者陈兵国门的危局,捍卫了新中国安全。”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道。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
战场上,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志愿军将士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向美军进攻的情形(1951年摄)。
“一位连指导员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述了电影《长津湖》的这个片段。
惨烈的松骨峰战斗被写入《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2018年新年伊始,习近平主席视察中部战区陆军某师。在师史馆反映该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激战松骨峰情况的展板前,习近平主席感慨地说:“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战斗作风很顽强。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人民的胜利。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永远镌刻在亿万中华儿女心头——
致敬——“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19万7千多名英雄儿女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生命。“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这些刷屏网络的话语里,有将士们出征时的殷殷期盼、牺牲时的无尽遗憾,也有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的“约定”。
如今“山河已无恙,英雄可归家”。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推动下,从2014年起,我国已迎回9批共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让长眠异国他乡的英雄儿女回归阔别多年的祖国。
△2022年9月16日,载运着88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及837件遗物的空军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英雄们回到祖国怀抱。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谱写了气壮山河英雄赞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及所有为这场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所有健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伤残荣誉军人,向当年支援抗美援朝战争的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参战支前人员,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军属,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大会召开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的回信中表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2020年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召开前,以习近平总书记名义敬献花篮仪式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等地隆重举行。图为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的敬献花篮仪式。
2022年8月16日,辽宁锦州市辽沈战役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老战士老同志和革命烈士亲属代表时说,东北人民不仅为辽沈战役胜利和东北解放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为新中国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让全社会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的氛围更加浓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奋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陌生的战场、陌生的敌人,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面对各种阻力压力,中国人民总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总能展现大智大勇、锐意开拓进取,“杀出一条血路”!
△1958年10月26日,列车驶过鸭绿江畔的凯旋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回到祖国怀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伟大胜利,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敢于斗争”总结为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大量从未出现过的全新课题、遭遇各种艰难险阻、经受许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这次主题教育,正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
△2023年7月22日,参观者在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
回望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瞻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无比坚定、无比自信。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已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写在保卫世界和平的历史上,更将续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
(原标题《时政微观察丨铭记伟大胜利,推进伟大事业》)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1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写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际
2国考省考报名火热,深圳海关等单位的审核寄语亮了!网友:好强的“活人感”,好暖的祝福……
3“川渝面馆老大”,其实是预制面
4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深圳经济发展高位攀登向上向好
5温度记|@深圳er,出门穿长袖!冷空气+台风双强联手,大风降温降雨最明显时段→
6多地中小学生11月喜提5天“小长假”:机票预订量增长超2倍,北京、西安成最受欢迎目的地
73.36万亿元,保持首位!深圳外贸韧性何来?
8十五运群众羽毛球在深开赛,26支代表队角逐10枚金牌
9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
10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这些地方已实现→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分竞技体育比赛与群众赛事活动两大类。其中群众赛事面向普通民众开放,以推动全民健身、鼓励全民参与为目标,核心特点是低门槛、广覆盖、强互动。你知道下面哪个项目不属于“十五运” 群众赛事比赛项目吗?
#一起来逛深宠展#读特君送票啦!10月17日-19日,第14届深圳国际宠物展(以下简称“深宠展”)将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行,想带毛孩子打卡潮玩市集,解锁专属好物?快在本条动态下以“我要去深宠展打卡,因为可以······”的格式评论,读特君将从中挑选15名幸运用户,各送出深宠展门票一张! 【活动礼品】第14届深圳国际宠物展门票一张 【活动时间】即日起——10月16日中午12时 【温馨提示】中奖用户将收到读特短信,请您留意并及时填写相关信息。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启幕。作为本次全运会的主要承办城市之一,深圳也将迎来多项重量级赛事。你知道以下哪些比赛项目会在深圳赛区举办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