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宾馆空中农场,满目青翠;甘泉路近零碳示范公园,科技感十足;荔枝公园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走在深圳中心城区的华强北街道,这里不仅拥有“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科技创新高度,更有“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美好生活场景。
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福田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华强北街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先后实施屋顶绿化、近零碳公园建设、道路增绿补绿等多个项目,街区环境进一步美化,绿化覆盖率超30%,环境优美、城市谐美、人文醇美、社区和美的绿美城市画卷初具雏形。
空中增绿——破除场地限制难题
华强北商圈商业发达、建筑密集,为填补现有露地绿化建设将近饱和的问题,解决建筑物与绿化面积相争的矛盾,华强北街道想到了向空中要绿地,通过屋顶绿化显著地增加了街区绿化面积,大大降低了建筑对周围环境的热反射和热辐射,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
地处华强北的上海宾馆楼顶,一个“空中农场”特别亮眼。走进该农场,眼前一片郁郁葱葱,各类蔬菜、瓜果长势喜人。据了解,其利用“科技+农业”赋能楼顶绿化,创造出“农业+绿化=蔬菜产出+主动碳捕捉”酒店空中农场,绿化面积达267.5平方米,每年有效减排二氧化碳4.51吨,构建“低碳环保+美化环境+收获美食”的多赢模式,成为深圳旅游业第一个“净零排放”企业。
事实上,在华强北这样的屋顶绿化还有很多。华强北街道通过广泛动员、积极行动,走访发掘更多企业和商家,推进中航北苑、中航中心、辉盛阁酒店屋顶绿化美化,构建“空中绿洲”,满城绿意打造华强北“新名片”。
下一步,华强北街道将积极打造建设攀援花墙和立体绿化项目。该项目拟选址深圳外国语学校,计划实现校园全景绿化,建设200平方米以上攀援花墙。同时还将在辖区发掘合适小区,比如拟在国利大厦五楼平台,联合物业共同打造1000平方米以上的立体绿化。
绿色低碳——抢占低碳发展高地
“太开心了!我们又多了一个可以休闲散步的社区公园。”住在甘泉路附近的林女士表示。甘泉路近零碳示范社区公园所处的位置,原为一片老旧停车场,年代久远,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周边居民工作和生活需求,近零碳社区公园的建成有效解决了交通不畅、停车不易、环境不佳、形象不好“四大难”。
走进华强北甘泉路近零碳社区公园,太阳能智慧灯杆、石笼坐凳、充电长椅、低碳科普标识牌、互动设施随处可见。附近的居民常到这里打卡,休闲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立体停车库占地750平方米,比原有地面车场停车规模提高16%,提升了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
甘泉路近零碳社区公园的改造升级除了科技应用之外,还注重人文情怀保留。“甘泉路”是华强北片区一条幽静小路,但只有一部分老居民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地质勘探队在华强北区域作业时,无意发现此处有优质天然矿泉水,此后这里生产的“益力矿泉水”成为深圳本土品牌,“甘泉路”也因泉而得名。如今,甘泉路近零碳社区公园中“甘泉园”的设计建立,希望能将“甘泉”的故事带回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心中,让“甘泉”以全新的方式新生......此外,位于雅思园东北角守护几代人的大榕树也被保留了下来,园区的建设充分考虑了这颗大榕树的原生态生存条件并预留生长空间,与其他新栽种植物一起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
推门见绿——绘出绿美“新画卷”
盛夏七月,“推窗见绿,开门进园,四季有花”的美好画卷在华强北街道徐徐展开。
漫步荔枝公园,很容易联想到唐朝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荔枝公园占地面积28.82万平方米,绿树成荫,鲜花飘香,清澈的湖水倒映着高楼大厦。今年以来,华强北街道见缝插绿,在荔枝公园新增植树100棵。目前,8568棵乔木、45218棵灌木、300多棵槟榔树相映成趣,橡胶榕拔地挺立、白海树俏俏而生、荔枝林硕果累累、大王椰迎风耸立,极具岭南特色园林美景已成为华强北休闲享绿的好去处。
时花点缀,特色景观“点亮”绿美华强北。在落实市政绿地及社区公园日常管养的同时,华强北街道因地制宜,结合街道特色主题活动,打造精品绿化景观,让广大市民、游客、客商在购物之余,欣赏花草树木,享受休闲生活。今年以来,华强北街道修剪树木260株、黄土裸露补种13700平方米,协助物业小区处理枯树死树14株,台风天应急修剪树木32株,悬挂温馨提示牌100个,悬挂行道树铭牌550个。同时,对辖区现有古树进行“身份登记”,保护古树和周边群落的整体环境,做好定期养护。
绿美华强北,坚持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理念,描绘深圳市中心城区富春“街”居图的美好画卷。这里,有空中增绿的人和之美,有绿色低碳的科技之美,有“推门见绿”的品质之美,华强北街道,正在践行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