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时代的三毛,让我们展望人生的可能性|“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第四期
​晶报记者 余梓宏
2023-07-24 22:27

今年是三毛诞辰80周年,至今人们还会吟唱她作词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在许多人憧憬“诗和远方”的今天,三毛的作品和她极富传奇性的人生经历,仍促使人们展望自己人生的可能性。7月22日下午,“山川上的中国”系列讲座第四期“走遍万水千山:致敬永远的三毛”在盐田区图书馆一楼读海书吧举行。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霞现场与读者一起品读三毛的代表作品及不同时期的生活经历对其作品的影响,感受三毛其人其作品永恒的魅力。活动由深圳市盐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盐田区图书馆承办。

“当三毛的作品在大陆涌现时,大家格外惊奇,她为什么写的和我们大陆所有的当代文学都不一样?”刘洪霞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自己阅读三毛时的感受,看到她写流浪的生活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那时我的愿望是,也想去撒哈拉沙漠流浪,去看哭泣的骆驼。”刘洪霞说,三毛的作品对当时年轻人的震动,实际上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着极大的联系。80年代是理想主义的时代,也是文学的时代,当时中国人的心灵渴望着更多的滋养,而三毛这样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的出现,以她的经历和作品展现一种十分超前的生活方式,在丰富时代的同时,也超越了时代。在看过人生的辽阔和无奈之后,刘洪霞回过头来看三毛作品,有了崭新的理解。她从流浪意识、博爱精神、死亡情结三个关键词出发解读了三毛的作品和她的人生,阐释三毛何以能成为一代代人的精神偶像。

从遥远的撒哈拉到美洲大陆,再到敦煌戈壁,三毛一生流浪过59个国家和地区,用文字和脚步延展着生命的边界,活过了堪称“传奇”的一生。刘洪霞表示,三毛的一生,就是流浪的一生。现代人往往生活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则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羁绊,阻止了我们出发的脚步。但三毛的不一样就在于,她坚定地选择了一种自由不羁的生活态度。她对流浪的理解就是不断发现未知,找寻似曾相识又不真切的精神家园。正是这样的足迹下,三毛无限地把自己的生命折叠再延展,活出了不一样的生命的长度和广度。也因为三毛呈现出的豁达、自由、率性是社会大众潜意识中非常渴望的生活态度,三毛的作品才能如此打动人。但刘洪霞也指出,其实三毛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人,从她的作品之中,其实也能看到她眷恋红尘、渴望安定的心态,包括她和荷西结婚后的那6年时间里,因为情有所依,她过的是非常简单快乐而知足的生活。三毛去流浪,只是因为对理想生活的求而不得。

在真爱难觅的时代,三毛的博爱精神也变得弥足珍贵。她与荷西至纯至真的爱情,是她作品特别精彩的部分,留下了“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等经典的句子。而荷西的意外身亡,其实也是三毛作品的一道分水岭,从早期的“撒哈拉的故事”充满阳光的味道,到后期的“千山万水走遍”,风格发生了转变,这折射出三毛的写作,其实一直是在写自己,从后期作品的字里行间你能感受到她失去了心中所爱。不仅是爱情,三毛对待亲情、友情,甚至是对待陌生人,都折射出了人道主义关怀。“三毛的作品之所以打动人,不在于她文字的表面,而在于她的爱心。一个作家如果没有站在人类的高度,没有广阔的胸怀,作品就会显示出‘小’来,有这样的人格,三毛才会写出感动一代又一代人的作品,才会成为经典。”

而三毛的逝世,可以从艺术的角度理解为她完成了一种“艺术的使命”,这样的理解也能让我们面对她的早逝,变得不那么忧伤。“三毛在最后的时刻还邀请我们与她共舞,虽然她不能陪伴我们,但她的作品、她的流浪意识、她的博爱精神,以及她与生命之间的种种关系、她对生活的爱,仍然在陪伴着我们。”刘洪霞总结说。

尹昌龙说,提起三毛,他总会想起两首歌,一首是《橄榄树》,一首是《滚滚红尘》,它们代表了三毛式的勇敢、浪漫与忧伤。在80年代长大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人没读过三毛的作品,她深刻地塑造了年轻人的观念,一是我要按照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去生活,二是把爱情放在人生非常重要的位置。今天我们怀念三毛,也是怀念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充满个性的青春。

“我们为什么喜欢三毛的作品?很显然不是因为它的文学性有多强,也不仅仅因为三毛的文字有多美,而是她代表了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尹昌龙说,什么才叫像三毛一样活着,有四句话可以总结,一是人要活得多一些,要追求生命的丰富性,别让日复一日的日子在过你,而是你在过日子;二是人要活得真一些,不虚伪,不做作,就要坦率地讲真话;三是人要活得有趣一点,要克服物质对我们的束缚,让日子过得更有弹性一些,而不是硬邦邦的,天天都是柴米油盐;四是人要过得自由一些,就像很多人来到深圳,只是为了自由一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该如何评价三毛作品的文学性?在活动的互动问答阶段,尹昌龙向刘洪霞抛出了这样一个“尖锐”的问题。刘洪霞表示,从文学性的角度而言,三毛的作品在可供艺术阐释的空间上存在着局限,虽然她成功地塑造了自我的公众形象,却因为简单的创作观而在文学史的地位上存在争议。尹昌龙说,有些作家对读者影响非常大,甚至直接改变很多读者的命运,但并不意味着其文学水平有多高,这也是文学在今天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我相信,恐怕没有一个作家像三毛那样,对那个年代的年轻人有那么大的影响。”

编辑: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