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生微实事累计实施8万余件,投入财政资金约80亿元

深圳晚报记者 李铭赫
2023-07-20 21:38
摘要

问需机制不断完善,建议征集全方位覆盖“民生微实事”项目一般由社区党委牵头、居委会配合组织,根据程序开展项目征集、项目评议、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工作,实施全流程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评价。

7月18日,深圳市民政局举办“民生微实事”主题在线访谈节目。深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远翔,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区划处副处长乐成,以及市民代表王女士、李先生和市民开展互动交流。据介绍,自2015年底至2022年底,深圳市共实施“民生微实事”约8万余件,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约80亿元。

上半年“民生微实事”立项7984件,已实施项目数5603件

据了解,“民生微实事”项目是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圳首创的着眼于增进民生福祉、做好社区服务的工作方法。该项目主要包含工程类、服务类、货物类三种类型,具体包括:便民利民类、群众活动类、公益风尚类、公共设施类、其他服务类。项目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用“居民点菜、政府配菜”模式,将社区群众关注度高、热切希望解决、受益面广、贴近居民的问题形成小项目,快速响应、快速解决,推动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2015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民生微实事”。 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市委、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民生微实事”的政策文件和制度,不断规范和优化“民生微实事”工作。各区为进一步规范、推进“民生微实事”工作开展,结合自身实际也制定出台了相关配套性文件,形成了各具特色、亮点纷呈的为民办实事生动局面。2021年7月,国家发改委将“民生微实事”纳入《推广借鉴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推广。今年上半年,深圳市“民生微实事”立项数为7984件,其中区级示范项目29件,街道级示范项目639件,立项金额约10.05亿;已实施项目数(含实施中)5603件;已完成项目数939件。

问需机制不断完善,建议征集全方位覆盖

“民生微实事”项目一般由社区党委牵头、居委会配合组织,根据程序开展项目征集、项目评议、项目确定、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工作,实施全流程要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评价。市民也可以通过网络、拨打社区电话或到社区办公场所、党群服务中心等向社区工作人员咨询了解活动情况并报名参与。

近年来,“民生微实事”的问需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在需求、建议的征集方式上,项目坚持“线上+线下”结合,除传统的线下入户走访、接访、座谈等方式外,线上征集主要依托“深圳智慧党建”、社区家园网、微信群、小程序等平台开展;征集频次上,项目坚持“集中+动态”结合的方式,社区党委、居委会可依托社区党群联系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小组会议、居民议事会、“两代表一委员”提议等,每年开展不少于两次的集中征集活动,通过设置“民生微实事”建议箱等,全年随时动态征集居民需求和建议,统筹社区、小区各类组织、工作人员在各类日常工作中收集的居民需求;征集范围上,项目坚持“区域+群体”结合的方式,原则上每个社区每年需求征集的覆盖面不少于300户常住居民(不足300户的需覆盖总户数的80%),重点覆盖辖区所有住宅小区、城中村、商业楼宇、校区和工业园区等区域人群,覆盖低保、低边家庭、困境和留守儿童、未成年人、高龄老人、困难和独居老人、失能失智老人、困境妇女、残疾人等困难和弱势群体,加大对中青年群体和来深建设者等的关注力度。

补短板、强基层,对群众生活进行查漏补缺

“民生微实事”实施以来,在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补短板、强基层的重要作用。 如推动社区融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帮扶困弱群体、促进社区文化建设、提升社区服务品质等,让居民有参与、有收获,归属感更强、幸福感更多,基层社区也更加和谐稳定。

其中,南山区海湾社区作为农城化社区,辖区城中村居住着不少低收入的来深建设者,社区党委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这些低收入家庭因居住空间狭窄,很多孩子只能在饭桌和床上写作业学习。通过组织实施“一米书桌——城中村社区家庭学习空间营造项目”,对社区低收入家庭的空间进行改造,改善了孩子们的学习环境。

盐田区明珠社区开展的“盐田文化大舞台”整体改造工程项目也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方面的典型案例。明珠社区的盐田文化大舞台,平时人流较多,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娱活动的主要场所。改造前,舞台外观老旧且功能未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存在部分墙体油漆脱落、污损、电子屏、升降架损坏等情况。改造后,昔日破旧落后的舞台,摇身一变成为集现代智能化设备与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的漂亮新舞台,不但美化提升了社区环境,也带动活跃了社区文化娱乐氛围。

在促进社区融合方面,福田区组织开展“港澳一家亲联谊活动”及“深港亲子读书会”等文化活动,丰富了港澳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开展的“港澳长者内地安老共融”项目,帮助港归长者更好地融入内地的生活,拓宽社会网络,促进深港居民融合。

在帮扶困弱群体方面,罗湖区推动开展“布衣女匠——阳光妈妈创业孵化”项目,帮助解决辖区内单亲贫困母亲、下岗失业女性、遭遇困境等贫困女性的就业创业增收问题,为她们提供系统专业的布艺技能培训,培育其掌握缝纫裁剪基础技能,后期协助其实现创业增收。

(原标题《深圳民生微实事累计实施8万余件,投入财政资金约80亿元》)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朱玉林

(作者:深圳晚报记者 李铭赫)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