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讲了8年出版了40余册,《我们深圳》丛书成阅读焦点
​晶报记者 余梓宏
2023-07-17 21:24
收录于专题:大视野

这个暑期,三伏天气热,“蛰伏”城中阅读的氛围更热。日前有热心读者朋友表示:“在书城看到亮点!在黄金位置书柜!”读者说的是深圳罗湖书城,罗湖书城“我们深圳”专柜,满满当当的《我们深圳》丛书。

《我们深圳》丛书设专柜热卖。

从2016年《我们深圳》丛书第一部作品《杨争光:文字岁月》面世,至2023年5月最新一本《祠堂记:巡抚王来任的来与去》成书,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携手众多作者,花费近八年时间,讲述了一个漫长的、庞大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乎“我们”,系于“深圳”。

“这套书,是都市的,是时代的。”——《〈我们深圳〉总序》

罗湖书城紧邻扶手楼梯边的“黄金位置”,设置着一人多高的“我们深圳”专柜,除了底部整齐码起来的一摞摞新书以外,靠墙架子上也一字排满了《我们深圳》丛书,足足4层。

关注本土文化,讲好深圳故事,是出版《我们深圳》丛书的立意之宗,也是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选题内容之本。

作为首部全面记录深圳人文的非虚构图文丛书,《我们深圳》丛书从自然、地理和人文等层面,带领读者发现深圳,题材包含人物、自然、地理、科技、艺术、创意、历史、人文等上百个主题。丛书以非虚构的写作方式记录深圳,作者都是深圳特区的建设者和亲历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以其个体经历为线索记录了深圳历史的各个瞬间;丛书是深圳的历史人文家谱,它反映了深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与每个深圳人紧密相连。

“这套书,是注重图文的,是讲究品质的。”——《〈我们深圳〉总序》

《我们深圳》丛书从内容上围绕小切口深挖掘,讲述了一个民间的深圳、个人的深圳、充满情怀的深圳,呈现既有真实性又有人文性的写作和叙述,故事原创、独特且充满张力。在选题策划方面,注重知识严谨、结构科学,体系性、思想性强,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作者;行文上采用图说和启发引导式的讲述方式,使故事具有较强的通俗性和可读性,由此呈现一套系统性、专业性与通俗性、艺术性兼备的优质文化普及读物。

“融合互动,传承文脉”,《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新媒体“带货”有新意》(《广东出版阅评》2022年第3期)曾这样评价,“近年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顺应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向往,把服务群众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出版物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这套书,是用来激活记忆的,是拿来珍藏岁月的。” ——《〈我们深圳〉总序》

《我们深圳》丛书源起于深圳,而不止步于深圳。多年来,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带着它走进书城、图书馆、校园……进而走向历届全国书展、深圳书展、北京图书订货会、文博会等大型文化盛会;在光明农场、深圳人才公园、大芬油画村、大鹏东山村、深圳时装周会场等故事的发源地,丛书作者涂俏、王国华、吕十立、尹维颖、陶粲明等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使《我们深圳》丛书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与喜爱,收获业内赞誉好评无数。

书写“我们深圳”的故事,需要钩沉历史,记录当下,想象未来。不仅仅是记录,亦是一张城市文化名片,让更多的深圳人发现深圳,寻找深圳的文脉,形成自下而上的文化自觉力量,继而将深圳的故事,讲给全国听,讲给世界听。

《我们深圳》丛书迄今已有41本与读者见面,2023年上半年,出版了《顺流而上:深圳个人经济拼图》《八卦岭:追梦驿站》《特区舞裳:深圳服装潮流记》《龙华往事:观澜河畔的风土与人文》《校园十二时辰》《祠堂记:巡抚王来任的来与去》等6本。未来,将有更多精彩的深圳故事次第登场。

编辑:陈章伟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