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多省市监测发现猴痘确诊病例。7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什么是猴痘?猴痘通过什么途径传播、传播速度如何?日常如何做好预防措施?7月14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组织相关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的“猴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大范围传播可能性较低
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及时隔离治疗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人兽共患病毒性疾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猴痘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内有男男性接触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介绍。
“据6月份病例密接排查流调结果显示,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有374人,其中仅1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施国庆表示,与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传播速度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聚集性疫情,出现大范围传播的可能性较低。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是否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对此,施国庆介绍,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病例,经医疗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方式。
“居家隔离治疗期间,要单人单间居住,避免感染者与家人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污染物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着长衣长裤、佩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施国庆表示。
同时,施国庆介绍,密切接触者不需要集中隔离。“疾控机构判定密切接触者后,会指导其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接触病例之日起21天。”施国庆说,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须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同时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
“猴痘防控策略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加强医疗机构、重点人群、出入境人员等多渠道监测,及时发现与隔离病人、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施国庆说,从境外回国,不需要提供猴痘核酸阴性证明。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做好这些预防措施
“猴痘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等。” 李侗曾介绍,如果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近期与类似患者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及时就诊。
目前针对猴痘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防治继发感染。那么,感染猴痘病毒后是否会留下永久疤痕、是否会毁容、能否恢复正常?李侗曾回应道,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痊愈,“但疱疹较大、较深的,就医治疗不及时,会留下疤痕”。
“猴痘全球总体上重症率、死亡率低,需要住院治疗的比例约为6%,需ICU治疗的比例约为0.1%。”李侗曾介绍,同时,猴痘“一阳”后可获得较为持久免疫力,通常不会再次感染。
通过广泛宣传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公众防护意识,及时有效采取预防措施,能极大程度减少感染风险,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猴痘病毒感染?施国庆表示,不要与有猴痘样症状者密切接触,特别是性接触。同时,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直接接触,加强个人手卫生等。
“猴痘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皮肤或黏膜,以及病例污染物。”施国庆表示,因此,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外出时须戴口罩,其他人群无需戴口罩。
“当医护人员需与猴痘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接触、尤其是采集标本时,还是要戴上口罩。”李侗曾说。
(原标题《国家疾控局就“猴痘”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一平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