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注意防暑降温!预计下半年深圳气温正常至略高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文 郭芷言/图
2023-07-13 16:28
摘要

7月13日,深圳特区报就上述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联合深圳市气象局举行2023年后汛期气候预测在线访谈,并通过读特客户端、@深圳天气微博等渠道收集问题和直播。

目前,已经正式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今年暑期会不会比往年更热?后汛期会不会有影响严重的台风?7月13日,深圳特区报就上述市民关心的热点话题,联合深圳市气象局举行2023年后汛期气候预测在线访谈,并通过读特客户端、@深圳天气微博等渠道收集问题和直播。深圳市气象局副首席预报员郑群峰、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高级工程师张丽一一细致回应。

后汛期或有4-6个台风进入深圳500公里防御圈

前汛期刚刚结束,今年深圳前汛期天气情况如何?

郑群峰介绍,今年前汛期(3月25日-6月30日),深圳平均气温、降水总量与常年同期持平,不寻常之处在于极端天气多发,5月高温破纪录,龙舟水局地暴雨多发、短时强降雨破纪录。

平均气温正常,入夏偏早,5月高温破纪录。前汛期平均气温25.6℃,与常年持平;4月11日入夏,比常年偏早9天;5月最高气温36.4℃(5月30日),打破同期历史纪录。炎热天气(日最高气温≥33℃)共10天(其中6月共7天),为近五年最多;

降水总量正常、入汛偏早。全市(含深汕)平均雨量673.0毫米,较近五年同期(668.3毫米)偏多1%;3月25日入汛,比常年偏早26天。

龙舟水降雨略偏少,局地暴雨多发极端性强,短时强降雨破纪录。“龙舟水”期间,深圳市(含深汕)平均雨量389.3毫米,较近五年同期(411.3毫米)少5%;共记录到局地暴雨及以上日数19天,为2008年以来最多;5月23日全市最大1小时雨量(142.2毫米)和最大30分钟雨量(108.2毫米)均打破历史极值纪录。

郑群峰介绍,7月开始,已经进入后汛期。受海气环流异常影响,5月底以来我国在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大气候下,局地暴雨洪涝和风雹等强对流天气仍较多发。预计下半年我国气候仍然复杂多变,极端事件多发,盛夏(7-8月)我国大部地区将持续温高雨少趋势,华南沿海降水略多,气温略高,阶段性强降水和高温热浪等灾害并重。预计下半年雨量正常但强降水集中,且持续上半年局地性暴雨多发的风险,7-9月将有4-6个台风进入深圳500公里防御圈,数量上与常年大致相当。

整个三伏天将持续40天,注意防暑降温

最近全国不少地方气温创新高,深圳也十分炎热。很多市民和网友都关心:这是否和“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张丽介绍,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炎热天气有增加的趋势,今年7月份以来深圳多晴朗炎热天气,基本站平均气温29.1℃与常年同期29.0℃基本持平。炎热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偏强并控制在华南上空。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对副高的监测来看,今年以来副高5月之前是偏弱的,从6月开始明显增强;同时从海温监测来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也是6月开始明显上升,并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从机理上说,厄尔尼诺现象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海表面温度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在厄尔尼诺发生时,会影响赤道附近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沃克环流,使得沃克环流在西太平洋形成下沉气流,有利于副高的增强,进而可能引发华南地区一些异常高温天气。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三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将维持厄尔尼诺状态,海温指数持续上升,将在今年秋季形成一次中等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

今年出现由拉尼娜转为厄尔尼诺的现象。张丽表示,回顾深圳历史上相似年份有1965、1972、2006、2009、2018年,这5个相似年中,有3年在6到8月份期间,出现过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36.6℃。今年5月30日受台风“玛娃”外围偏北下沉气流影响,基本站最高气温36.4℃,已打破本站历史5月的最高纪录。

“预计下半年深圳气温正常至略高”,张丽表示,“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气候就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异常,但做好应对和防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她建议,市民一是做好对高温热浪的防范,外出和户外工作要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高温作业,二是可以密切关注气象局发布的预警预报信息,按照街道、社区发布的防御指引安全避暑。

此外,今年的三伏天已于7月11日正式开始,8月19日结束,整个三伏天将持续40天,这也是从2015年以来连续第九年的“加长版”三伏天。从近10年气候统计来看,三伏天期间,深圳有两个特点:高温和高湿。预计本周、7月底至8月初、8月上旬末至中旬初以及中旬末,会有阶段性的持续三天至一周左右的高温炎热天气,总体来说属于正常年景,要重点关注7-8月在台风下沉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影响出现的1-2天极端高温天气。

(原标题《预计下半年深圳气温正常至略高,三伏天注意防暑降温 前汛期局地暴雨多发极端性强,后汛期或持续上半年局地性暴雨多发风险》)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文 郭芷言/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