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262期|“深圳之夜”故事演讲者邢莉莉:用中国的面料,做世界的设计

晶报记者 徐黛茜 摄影 高雷
2023-07-05 08:51
摘要

2015年底,我注册了品牌“德玺见萩”,是一个主要以香云纱为面料去设计服饰及生活用品的品牌

7月1日晚,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报业集团晶报社、覔书店及城市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2023首届“深圳之夜”第三站佛山站演讲分享会在佛山王府井紫薇港正式拉开帷幕。

以下是舞剧《咏春》香云纱顾问、艺术人文品牌“德玺见萩”创始人邢莉莉演讲的主要内容:

大家好,我是“深圳故事”演讲者邢莉莉。来到佛山,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在做的事情就源于佛山。我们一直在做来自佛山顺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在当下的传承、活化、推动与实践,所以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我与香云纱以及我与深圳的故事。

遇见香云纱是一件让我特别难忘的事情。2007 年时,我陪同法国电视记者前往广东顺德一间染整工坊拍摄香云纱染制过程,当时我对香云纱其实非常陌生,被通知说需要凌晨起床去拍摄染整香云纱的最后一道工艺时,我也很诧异,在想“到底是什么手工艺这么神秘,还要摸黑去完成?”我们一行人来到晒莨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面震撼,那简直是一个“天地之间的大剧场”。

我记得那是凌晨3点半左右,天上还有星星,一群人在劳作,旁边一片寂静,那种感觉特别原始。正在进行的工序叫做“过乌”,“过乌”需要避免阳光,日照会使得纱绸表面斑驳从而影响质量。在体力、默契与熟练度的三重考验下,师傅们以类似书法创作般的动作,用巨大的笔刷蘸取乌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均匀覆着于坯布一面。之后经多人合力,将水墨长卷般的香云纱移至一旁静置,待水分自然蒸发后送至河塘边,由另一群工人以河面最上层的水花濯洗,于草地平铺晾晒。我被这种面料背后的集体手工劳作感动,又觉得很震撼,香云纱是一种和自然天地连接的面料。

我接触、熟悉香云纱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也很荣幸参与到了它申遗的过程。我想先和大家介绍香云纱是一种怎样的面料:香云纱是“凝结天、地、人、自然万物能量的织物”,因其对手工技术的依赖以及耗时、耗力、数量稀少等特点,被纺织界誉为丝绸中的“软黄金”。回溯历史,过去香云纱一直是名仕佳人的珍爱之物,也是作家笔下对某一种生活方式的描刻元素。

制作香云纱的过程一般来说有14种工艺、36道工序,简单概述的话,是莨水浸染、晾晒、洒莨水、过乌、洗水、摊雾等多项纯手工技艺,整个过程都要依赖纯手工,当地的泥土与水质都会对面料的制作有所影响,其中,整个过程都要依靠工人师傅的经验,比如什么时候晒、什么时候收、染几遍等等。

2015年时,我再次回到了之前让我印象深刻的香云纱晒莨场,我看到那片晒莨场被一些仿古建筑和游乐场所取代,香云纱的制造过程也只是被片段式截取变成了一种旅游观光项目。我意识到香云纱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困境,而市场上这种面料的制品又真假参半,设计乏力,大众对于香云纱的认知与使用也都少之又少。我就在想,我这么热爱又了解香云纱,我是不是可以承担起一部分传承它的使命。

2015年底,我注册了品牌“德玺见萩”,是一个主要以香云纱为面料去设计服饰及生活用品的品牌。其实当时没有想好商业模式,也没有想好品牌到底挣不挣钱,到底能做多大。我当时就只有一个想法,我想把香云纱做得很当代,想把香云纱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到现实当中,让越来越多人能看见,我想用我的一点微薄之力,把香云纱传承下来。

这份使命感也让我找到了一种方向感,很坚定地就创立了“德玺见萩”这个品牌,希望带着“设计推动民艺再生”的品牌理念,打造出一个具有东方美学气韵的时装品牌,以设计推动香云纱在当代的活化再生,为当代立美,并将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民间手工艺推向国际,让更多人看见它、认知它、享用它,最终传承它。

树立目标只是开始,更难的是背后如何运营。由于香云纱本身有一定局限,比如面料颜色单一,以深色系为主,偏沉稳,再加上纯手工植物染的又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当代化设计发挥,是让香云纱能够真正传承下来的关键。从品牌成立至今的8年时间里,我们团队在遵循香云纱染整工艺工序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坯底与纹理式样进行反复尝试,研发出系列带有“见萩风格”和“见萩品质”的“见萩香云纱”。除了在面料上创新外,我们也尝试了用这种技艺去突破已有的基础颜色,开发出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色彩,尽量避免视觉单调。也通过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服装的当代化改良等,使得设计更加具有中国的气韵,也兼具国际性与实用性。

在品牌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也开始在多个领域进行跨界尝试。包括与知名设计师合作设计联名款、融入当代艺术、涉足电影领域、与故宫合作开发衍生品等。我们希望香云纱不只是在服装上得以传承,也能带着它自己的文化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其实构建品牌体系,除了将香云纱设计成衣服,我也想传递中国的美学,想传递具有中国风尚的生活方式,甚至还希望“见萩”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不仅因为这条路很小众,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使命,对自己的要求相应就更高了。

这次担任舞剧《咏春》的香云纱顾问,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不仅让香云纱在更大的舞台上发光,也为香云纱带来了新的表达方式,它不仅仅是一种面料,一种服饰,更代表着我们自己的文化,从我们这方天地走出去,走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了解香云纱,了解它的故事,也让这种非遗文化走进我们的生活当中。

我一直都说用中国面料和工艺,做世界的设计。一路走来,我们坚持研发创新,不停调整方向,不断突破自己,包括前面提及的通过各种类型的跨界,不断延展香云纱作为国家非遗的边界。这个过程很难,而且需要很多的投入。但这一路走来,我对于自己选择的路很坚定,也慢慢意识到身上担任的这份传承的使命越来越重要,我希望我能一直这样保持初心,坚定前行,尊传统以启新风,先器识而后文艺,让世界看见,属于当下的中国新风尚。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徐黛茜 摄影 高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