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红色阵地!石井街道启用全市首个在建小区“红客厅”

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通讯员 王伟豪 文/图
2023-07-04 18:43
摘要

近日,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改革,石井街道探索推行社区开发建设全周期治理服务,首个在建小区党建阵地燕澜和鸣“红客厅”正式启用。

“有了‘红客厅’,在家门口就可以反映问题和诉求,以后不用再费力气东奔西跑了,为街道点个赞!”近日,为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改革,石井街道探索推行社区开发建设全周期治理服务,首个在建小区党建阵地燕澜和鸣“红客厅”正式启用。

据了解,燕澜和鸣花园是位于石井街道石井社区的在建商品房小区,占地3.7万平方米,规划建设11栋1739套住房。石井街道党工委按照“党建在前、提前治理”的思路,针对商品小区普遍反映较为集中的安全、质量及物业等方面问题,在小区建设、销售阶段提前介入,从900余户准业主中摸排出166名党员,成立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引导准业主党员“亮身份、进组织、共治理”,为小区治理搭建“共建、共治”的良性平台。

建设“一站式”服务阵地

为更好地服务小区党员群众,石井街道党工委与项目开发企业、施工方协商,从已建成区域选定临时场所建设“红客厅”,设置党员活动室、红色议事厅、民情议事厅、红小二志愿服务站等功能室,为小区党员群众提供党员教育管理、收集民情民意、群众文化综合服务等,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协商议事、开展活动、休闲娱乐,真正实现便民服务“零距离”。

“有了我们小区自己的党群阵地,以后参加活动都不用跑到社区去了,家门口就有自己的阵地,归属感更强了。”小区业主党员邓先生说。

搭建“家门口”议事平台

坚持发挥小区党支部核心引领作用,拓展“红客厅”阵地服务功能,把“居民议事厅”作为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切入口”,“红客厅”作为小区党支部开展活动的场所,同时是小区党支部领导小区居民自治、商讨解决问题的“居民议事厅”。比如,从准业主中重点摸排与小区治理领域相关人才,建立治理能人数据库,吸纳高校教职工10人,医护人员3人,公检法司类5人,将小区内的党员、热心居民、能人巧匠凝聚在了一起,着重培养“有意愿、有热心、有特长”的小区治理“领头人”。

同时,设立每周“支部书记接待日”,党支部书记现场受理诉求的方式,为业主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把“家门口”服务做实做细。针对业主提出的关于了解房屋交付进度、房屋装修质量等诉求,党支部统筹协调开发商设立定期“工地开放日”为准业主答疑解惑,首场活动将于7月底举行。

开展“一系列”民生实事

本着问需于民、服务于民的宗旨,石井街道相关负责人每周到现场了解项目施工进度、存在问题,并就群众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实施专项治理,设立邻避效应化解中心等“红客厅”,第一时间收集和回应群众诉求,提前研判、化解可能存在的邻避纠纷等各类风险。同时,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组织小区治理能人,把脉小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让准业主广泛参与小区治理,切实将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组建“石小二”志愿服务队,将收集到的群众“需求清单”与报到单位党组织、党员干部提供的“资源清单”相匹配,形成“项目清单”,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法律援助、环境提升等服务25场,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利用民生微实事资金,解决小区周边零星地块存在路灯覆盖不全面等安全隐患问题;开展“民生面对面”活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协调区交规中心、交通运输局为小区周边绿荫南路加装隔离护栏,规划临时停车场,为居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和通行环境。

下一步,石井街道将主动靠前、精准对接,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改革,进一步提升小区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建设,满足党员群众多元化需求,切实释放“红客厅”在党建引领、便民服务、小区治理方面的“大作用”,真正提升小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刘琨亚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肖雄鹏 通讯员 王伟豪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