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朋友圈”再扩大,广州推出“五链协同”治理新模式

读特见习记者 李竹 通讯员 陈漾
2020-08-12 21:26
摘要

​为破解地方金融监管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等问题,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开始扩大地方金融监管“朋友圈”,创新提出建设地方金融“五链协同”监管与服务体系。

为破解地方金融监管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难以形成监管合力等问题,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开始扩大地方金融监管“朋友圈”,创新提出建设地方金融“五链协同”监管与服务体系。12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 164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新闻发布会(“数字金融五链协同治理”专题),记者从会上获悉,下一步,“五链协同”将打造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大数据服务体系,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困局。

新闻发布会现场

“五链协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何为“五链协同”?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聂林坤在会议上解释,五链协同是指依托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建设监管数据保存验真的“监管链”、风险监测预警的“风控链”、纠纷调处化解的“司法链”、信用数据验证的“征信链”、优化行业生态的“服务链”,实现五链之间的高效对接。其中,“监管链”是核心,可为其他四链的建设提供数据基础。

会议指出,接下来“五链协同”除了发挥其在强化地方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上的作用之外,还将重点探索“监管链”与“征信链”、“服务链”的协同,打造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大数据服务体系,打破信息孤岛,为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提供广州方案。

目前,“五链”各项建设和对接工作进展顺利。“监管链”方面,数字化监管3.0系统已完成升级改造;“司法链”方面,监管存证区块链项目即将与“网通法链”实现对接;“风控链”方面,地方金融领域的预警监测产品正在加快研发;“征信链”方面,联通粤港澳大湾区的行业征信产品已经完成市场化推广;“服务链”方面,广州市转贷服务中心已落地运营,正在研究推出服务地方金融组织融资及资产处置需求的区块链项目。

司法+区块链: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解决纠纷

会议透露,在“五链协同”中,将“司法链”与“监管链”对接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侯向磊向媒体表示,由于区块链写入内容具有不可篡改特性,因此数字金融交易的电子数据可以发挥证据效力。这意味着,在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仅需在线提交存证编码即可实现证据验证。互联网法院亦可迅速调取数据,完成电子摘要值比对验证,有效确定电子证据的证明力。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纠纷解决全流程,实现从交易到纠纷解决的全程在线闭环。

据悉,广州互联网法院正不断完善“司法链”与“监管链”对接机制,自其2018年挂牌成立以来,共受理数字金融纠纷案件38235件,审结34438件,结案率90.07%,为数字金融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司法保障和服务。2019年3月正式上线“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该系统包括“一链两平台”,即司法区块链、可信电子证据平台、司法信用共治平台。截至目前已对22845件数字金融纠纷案件的相关数据正行了对接、储存和运用。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见习记者 李竹 通讯员 陈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