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毒普法零距离!罗湖法院举行“法治游院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周常焱 王鸥
2023-06-27 18:00
摘要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罗湖法院邀请深圳大望学校的50余名师生们走进法院,开展了一场以“无毒青春、法治护航”为主题的“法治游院会”。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罗湖法院邀请深圳大望学校的50余名师生们走进法院,开展了一场以“无毒青春、法治护航”为主题的“法治游院会”。罗湖法院寓教于“游”,为同学们量身定制了“游园模式”的开放日活动,共设置四个互动站点,融合辩毒识毒课堂、禁毒知识竞答、法律文化探秘、法治教育宣讲等多个活动,让同学们在沉浸体验、互动参与中有感悟、有思考、有启迪。

第一站:安检体验站——法院的安全卫士

“我在机场和车站也见过这个安检。”在法院安检体验站前,同学们说道。

“游院会”第一站设置在法院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安全检查口。在听到同学们的疑问后,执勤法警介绍了法院安检与交通安检的区别,并向同学们展示讲解了日常安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

参与体验的同学还分为四人一组,将预先准备的“铁质危险品”随机藏在口袋和背包中,“测试”安检人员能否发现。尽管同学们精心“隐藏”,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现代安检系统的“火眼金睛”。

第二站:法律文化主题壁画站——中国的法律文化密码

在中国法律文化名人雕塑前,同学们不仅看到了他们平时在课本上学过的包拯、海瑞和王安石,还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下认识了寇准、沈家本等中国法律文化名人,也听到了关于子产“铸刑鼎”、董宣“强项令”的法律小故事。

“让法律变得透明了!”在听完了子产“铸刑鼎”的故事后被提问时,小张同学立刻抢答。

雕塑墙上一个个鲜活的法律文化名人和他们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华法律文化传统,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激励他们不断探寻中国法律文化的历史密码。

第三站:刑事法庭禁毒知识互动站——小法官和大法庭

“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是哪一天?”“虎门销烟是针对的哪种毒品?”“下面哪一种不是毒品?”“小明的行为是哪一种毒品犯罪?”当这些问题出现在屏幕上的时候,一双双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

这是在少年刑事圆桌法庭出现的一幕。法庭区域介绍、审理过程讲解、毒品犯罪常识等知识都在这里生动地向同学们呈现,参与知识抢答的同学还收到了东门街道彩虹社区准备的“禁毒华容道”的精美礼品。

最让同学们惊喜的,是那身象征理性与正义的小法袍。“穿上了法袍,顿时感觉自己气场强了。毒品犯罪的后果真是太严重了,可千万不能沾染毒品啊。”小法官们着实感受到了打击毒品犯罪的严厉“铁拳”。

第四站:法治课堂站——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最后一站法治活动也是干货满满。罗湖法院刑庭副庭长杨俊洁讲授了“尊法崇德成为法治之光”法治公开课。我的名字谁做主?被流浪狗咬伤找谁赔偿?校园欺凌致人轻伤会不会受到惩罚?……公开课上,这些法律问题都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得到解答。同学们深刻了解到家中有法、学校有法、消费有法、生活有法的真正含义。

罗湖法院为大望学校师生赠送了包含罗湖法院未成年人法治保护指南的“法治大礼包”。大望学校为罗湖法院刑庭曾令省法官颁发了法治副校长的聘任证书。通过发挥法治副校长积极作用,加强校园法治教育,引导同学们增强法治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营造平安伴成长的良好校园环境。

大望学校德育处主任刘文斌表示,“法治游院会的‘法味’很浓,通过参加法院开放日活动,加强了同学们对法治的理解,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陪伴同学们成长”。

(原标题《禁毒普法零距离!罗湖法院举行“法治游院会”》)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通讯员 周常焱 王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