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媒体看甘肃丨推“康养”超级IP 陇南有何依仗?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文/图
2023-06-25 13:08
摘要

24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甘肃行走进陇南,十余名粤港澳媒体记者在康县山根、花桥村等地,探秘当地力推“深度康养”底气从何而来。

甘肃陇南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叫响“生态陇南·康养胜地”品牌,打造“陇南深度康养”超级IP,培育“文旅康养+”新业态,发展观养、食养、居养等十大康养业态。“十四五”期间,该市拟统筹乡村振兴示范村、乡村建设示范村和文旅康养示范村的打造,在全市提升改造百个文旅康养示范村。

山野民宿、文化创意、中医保健、康复疗养……24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甘肃行走进陇南,十余名粤港澳媒体记者在康县山根、花桥村等地,探秘当地力推“深度康养”底气从何而来。入目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真想在这里多待几天。”媒体团成员纷纷表示。而当看到坐落于山根村、花桥村中间地带的“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永久会址时,不用深挖似乎伊始疑惑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地处秦巴山地与岷山山脉、黄土高原交汇地带的陇南,这方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独特的民俗、良好的生态……为陇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中又以“康养”为最。

媒体团所参观的山根村、花桥村是陇南市发展文旅康养的典型代表。

其中山根村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将山根建设成为康养旅居目的地、网络直播带货打卡地、高等院校研学写生实践地。为了实现美丽富民目标,2022年以来,积极探索推进村民共同管理、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三个共同”促振兴模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新建樱桃种植示范园200亩,养殖1200箱中蜂,为周边酒店、客栈、农家乐订单式提供食材。

同时依托青龙山大景区,整合资源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由村党支部牵头、村委会控股成立“梦里山羹”乡村旅游公司,建成牛栏咖啡并已投入运营,改造升级村内小吃屋、小酒馆及农家乐、乡村客栈,游客接待中心、夜景灯光秀等项目,改造农舍成为精品民宿,简餐厅、咖啡馆、小酒馆、室内音乐厅等。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和“周末集市”,逐步形成村庄“日有旅游、夜有消费”、群众“日有劳务收入、夜有服务经济”共同发展格局。

而因北宋年间村内建有一座廊桥而得名的花桥村同样深受游客青睐。该村抢抓资本下乡机遇,通过招商引资2300万元修建了游客接待中心和乡村宾馆,甘肃省公航旅投资2600万元建设了自驾游房车露营地,提升了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带火了农家乐、农家客栈,带动了260多户农户参与文旅康养产业发展,逐步形成集休闲观光、养生度假、民俗体验、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文旅康养产业。

近几年,陇南市抢抓壮大文旅产业新机遇,进一步健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体系,持续提升软硬件和服务质量,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业态深度融合,奋力推动陇南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在陇南,如山根村和花桥村这样的文旅康养好去处并不罕见,“旅游+康养”新业态已呈现出燎原之势。

(原标题《粤港澳媒体看甘肃丨推“康养”超级IP 陇南有何依仗?》)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