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次!“沙井古墟新生项目”获得联合国亚太遗产保护奖两项大奖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黄小婷 文/图
2023-06-19 20:36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6月19日下午,2021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深圳沙井古墟颁奖仪式在沙井古墟戏台举行。此前经报名参选、专业评比,“沙井古墟新生项目”2021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两项大奖:历史环境中的新设计奖和可持续发展特别认可奖。

据悉,这是自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建立以来,深圳市项目首次荣获该奖项,也是宝安区乃至深圳城市更新与文脉传承的新样本。

沙井古墟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历史街区,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包括一条古老但已经被污染的河流、一个上千年历史的石塔、几百栋老屋、几十处祠堂、古井和古迹。“沙井古墟新生项目”将一段河流进行示范性整治和景观改造,设计新的公共空间,策划在地公共艺术的现场展览,让古墟焕发出生机,复兴了地方文化遗产。

2019年,沙井街道以第十六届沙井金蚝美食民俗文化节为契机,启动“沙井古墟新生”计划,通过对历史场域核心示范段的保护与焕新,探索未来城市更新单元中创新实践的新模式,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活动现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文化部主任景峰为获奖人张宇星、韩晶颁奖。张宇星是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研究员,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趣城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设计师。他表示,“沙井古墟是深圳目前为止保存最完好,也是最具有文化遗产特色的一个街区。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获奖项目,推动未来深圳文化遗产保护,在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韩晶是趣城工作室创始人及主持设计师,她认为,“项目花了三个月时间实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让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理念中来。项目能够脱颖而出,便在于轻质可还原以及真正做到了与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

葡萄牙建筑师Rita表示,之前对于沙井古墟了解甚少,此次到访,这里社区的参与、投入和建筑重生焕新的精巧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相信随着时间流转和古墟新生项目的推进,人们会在这里发掘到更多的美和历史文化。

据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设立于2000年,以表彰私营部门和公私合作在成功保护或恢复本区域具有遗产价值的结构、场所和不动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分为文化遗产保护类别、历史环境中的新设计奖、可持续发展特别认可奖3个主要奖项类别。20余年来,已有百余项作品荣获教科文组织亚太奖,而遍布各国的获奖作品也进一步扩大了该奖的国际影响力。

亚太遗产奖评委对沙井古墟项目的评语:“沙井古墟项目巧妙地采用了‘城市针灸’的方法,在关键地点置入最少量的设计介入和行动干预,使这个可追溯到清代中期的传统商业聚落重获新生。基于对当地遗产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缜密研究,以此为指导,该参与性项目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可持续性维度,对改善居民福祉产生了有益影响。以低成本、低技术的方式修复河岸,并重新利用现存建筑结构和公共空间创造出新的设施,在尊重古老城市形态的同时增强了社区互动。在复兴本地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该项目证明了城市创新在以一种整体的方式维护历史景观方面的重要性。”

沙井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沙井将以沙井古墟颁奖会为契机,更好地走近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留住文化之根。”

编辑 李依林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刘一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吉莹 通讯员 黄小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