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留医部”的故事:一家三代都打上“留医部”的印记
读特记者 林菲
2020-08-12 15:23

就如同说起“深圳速度”,人们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国贸大厦一样,当深圳人说起“留医部”,他们想到的就是特区建立后第一家拥有住院部的深圳市人民医院。明年是深圳市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近日,随着深圳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发布“我和留医部”的故事征集推文,许多深圳人纷纷从记忆池中打捞起自己和“留医部”的珍贵回忆。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进然和她的家人、朋友,去听听她们和“留医部”之间的尘封往事。

▲1991年中,李味美在留医部大门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从拿病历本排队到电脑叫号 医院诊疗流程走向现代化

林进然跟“留医部”的缘分,要从上一代——她的妈妈张华英说起。

1983年,20岁的张华英从卫校毕业,和10位同学一起从梅州分配到深圳市人民医院工作。她记得,当年医院门口还没有铺好柏油路,医院的条件一般,病人没那么多,但是年轻的伙伴们都朝气蓬勃,充满了干劲,希望在这里大展拳脚。

张华英最初在妇产科工作了四五年,随后转到门诊,一直到去年退休,退休前她是门诊部的主管护师。“这些年来,医院的医疗水平越来越高,病人越来越多,门诊部的诊疗流程也越来越规范了。”张华英说,儿科一直都是门诊病人非常多的科室,以前,大家都用病历本排号,为了能早点看上医生,家长要一大早带着孩子来排队,有些家长着急,还会围在医生边上问这问那,影响医生的工作,护士们要不停地维护秩序。后来,门诊部引入电脑叫号,病患不用一直去盯着病历本排到了哪里,安心在等待区休息等叫号就可以了,门诊部的就诊变得井然有序,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大大减轻。

作为留医部职工,让张华英最为感慨的还是同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让忙碌的工作也变得快乐。她说,因为大家的年龄相仿,孩子也差不多一样大,有时到周末,几个同事下班了就会相约带着孩子一起到附近公园玩耍,遇到寒暑假,门诊部的主任还经常组织大家一起带着家庭成员外出旅游。张华英记得,在女儿林进然二年级的暑假,部门组织一起去庐山旅游,正好那年女儿还获得了班上的“三好学生”,她就在火车卧铺外的过道上望着窗外的风景,一路上可激动了。

直到退休后,张华英的朋友圈里还是这些留医部的朋友,大家时常相聚,聊聊医院过去的事,仿佛青春又回来了。

▲李味美参加医院组织的国庆四十周年歌咏大赛。(受访者供图)

医院食堂的三明治 成为职工子女无法忘怀的美味

从林进然还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她就已经烙上了“留医部”的印记。作为职工子女,林进然1991年生在“留医部”,成长路上也离不开这个地方。

林进然上小学前,张华英的工作很忙,经常要值夜班,于是只能请保姆照顾孩子。林进然想妈妈,保姆就经常带着她去接张华英下班。张华英忙得没时间做饭,有时就把林进然带到食堂去吃饭,或者干脆从食堂打包饭菜带回家。那时的食堂只供给医院员工,食堂厨师们做得一手好粤菜,一家人都喜欢。尤其是食堂特供的早餐三明治让林进然念念不忘。林进然高中就在留医部前的翠园中学,每天穿过医院是最不会迟到的近路,她还会特意去食堂买早餐。她记得,三明治是用保鲜膜包裹的,里面有满满的美乃滋,如果去晚了,可能就买不到了。

和林进然一样被三明治勾起年少回忆的,还有她的朋友何靖曦。同样出生在“留医部”,同样是医院职工子女,但何靖曦在医院度过的时光比林进然还要多一些。

“我的童年记忆也是从‘留医部’开始的,只有三层楼的职工宿舍,职工子女在院子里你追我赶玩耍。”何靖曦说,两三岁的时候,爸爸还在广州工作,妈妈李味美工作忙,自己只能被送到“留医部”的幼儿园。那时,她就趴在幼儿园的栏杆上往外望,见到熟悉的叔叔阿姨经过,就哀求他们叫妈妈来接她回家。何靖曦那时可怜兮兮的模样,到现在还时常被母亲津津乐道。

除了在“留医部”上幼儿园,何靖曦更多的时候是跟着妈妈一起“上班”。“那时我常常被带到ICU,她上夜班,我就睡在空着的病床上,早上跟着她一块下班回家。”何靖曦说,上小学后,爸爸从广州调回深圳,他们一家搬到了爸爸在沙头角的职工宿舍。有一段时间,母女俩早上要6点出门赶公交车,坐上一个小时的车,妈妈去医院上班,自己去学校上课,从来不迟到。到了寒暑假,何靖曦就每天背着书包跟妈妈去医院上班,妈妈工作,自己在一边写作业,中午就一起去食堂吃饭。到现在她还能说得出当年最喜欢的几个菜,有土豆鸡、番茄炒蛋等等,都是很健康的家常菜。当然还有她跟林进然都特别喜欢的三明治,“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三明治。”

后来,何靖曦到广州读大学,毕业后出国7年,现在回到了深圳工作,成为一个时尚电商平台联合创始人及品牌合作运营负责人。她到“留医部”的时间少了,但是每次回去,都不由得感叹,医院人越来越多了,也更整洁漂亮了。

▲何靖曦小时候和妈妈李味美在人民医院职工宿舍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让第三代人也打上“留医部”的印记

现在,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的林进然已经怀孕6个月了,她说,将来,她的孩子也会在“留医部”诞生。“知道自己怀孕后,想都不想就决定要在‘留医部’生孩子。”林进然说,作为“留医部”职工的子女,不仅对“留医部”有着亲切的情感,更是见证了医院不断引入高端人才和设备,医疗水平始终走在深圳前茅的发展过程。

有时,张华英会陪伴林进然去医院做产检,她感觉,现在孕妇和医生的关系与从前大不相同。以前,可能医生有一说一,孕妇对于生产知识了解不多,有时医患沟通不畅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但现在的孕妇可能在怀孕前就开始从网上、书籍中学习相关的知识,医生在产检时也会主动传递更多优生优育的知识,形成了良好的互动。

▲林进然2019年10月在悉尼留影。她说,妈妈张华英一直在“留医部”工作,她出生在这里,她的孩子不久后也将在这里诞生。(受访者供图)

张华英还说,以前妇产科的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没有单人间,大产房里十多张床,是不允许家属入内的。现在产房设置得十分人性化,不仅允许家属陪伴,还用粉色的帘子将每张病床隔开,既保护产妇的隐私,粉色也能给产妇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缓解生产压力。

在产检的过程中,林进然也对部分医护人员印象深刻。她经常会遇到一位照B超的女医生,看着年纪不大,但应该资历不浅,常常有学生过来请教。她在给林进然照B超时,会将屏幕转向林进然,跟她说一些孩子的情况,让林进然感觉十分贴心。

在林进然身边,有很多同样跟“留医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龄人,她们都选择了在“留医部”迎接新生命。在她看来,这是一种信赖,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和延续。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林菲)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