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所大学三个教授四重追问”——科幻哲理剧《云身》学术研讨会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2023-06-18 12:30

6月17日,深圳首部原创科幻哲理剧《云身》学术研讨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及深圳本地的知名作家、评论家、剧评人,以及来自科学、哲学界的专家人士聚焦《云身》演出现象、剧本创作、剧作表演、观众接受度,以及科幻话剧作为一种新型文化产业类型在深圳以及整个中国的意义等方面,与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和主创团队展开讨论。

主创谈——《云身》诞生的若干个维度

《云身》由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联合制作,由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陈跃红、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与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尹迪共同编剧,尹迪执笔并担任导演。《云身》讲述了在元宇宙技术高度发达的2050年,具有真实肉身的人类与虚拟替身“云身”之间的复杂矛盾与激烈冲突,内容尤重哲理思考,凸显了人文学者对技术的焦虑与对未来危机的警醒。该剧已于2022年到2023年在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分别上演。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凌在致辞中表示,《云身》是南科大努力建设特色人文社科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展示了南科大与深圳大学双雄并进、携手合作的友好关系,突显了深圳的城市文化特色,并透露该剧仍会打磨细化,不断精进。

“一座城市,两所大学,三个教授,四重追问”。陈跃红这样形容《云身》的诞生过程。他介绍,近年来,南科大人文学院召开了三次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三次会议上的跨学科交流引发了关于《云身》的科幻想象;《云身》聚合了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合成生物学等颠覆性技术,这些技术引发的危机和对人文学科的挑战正是这部剧的灵感来源。陈跃红进而回顾了这部剧复杂的修改经历,从思考AI伦理的“技术批判”“社会批判” “文化批判”“人性批判”四个层次,循序渐进地解读了《云身》的哲理主题。

尹迪以一个专业话剧从业者的角度观察,称“科幻戏剧在国内是一块亟待开垦的新地,而科幻也是最契合深圳城市气质的主题。”他在创作中审慎处理科学、想象、戏剧三元素之间的关系,希望科幻能合理地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在夸张和变形中更接近这个世界的本质,而不使剧作沦为“一部披着科幻外皮的社会问题剧”。

而从小在文工团长大的吴岩则以自己与戏剧的缘分为起点,梳理了科学类话剧的内在指向发展,并以该剧受众群体出发,将《云身》定位为一部发生在“近未来”的“科幻现实主义”剧作。作为一部融合了深圳学界、戏剧界思考与智慧的舞台剧作品,《云身》的出现无疑是一部具有思辨性和发端意义的文艺作品。吴岩表示,希望在对于话剧艺术冲突性本质的坚守中,完成科幻对人们想象力的启发。

强冲突直指人工智能危机,为当下提供思辨与讨论的可能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大多细细研读了剧本有备而来,对《云身》的科学内核、哲学思辨、艺术审美等方面发表观点。

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讲席教授刘辉论述了《云身》“将科学前沿与未来发展作为核心内容展开”、“创作符合艺术规律”与“重视人物塑造”三处优点,并提出了“寻求更多经费支持”、“提升年戏剧语言与编辑技巧”与“提升导演手法”三点建议。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俞建村分析了《云身》创作中所使用的“角色转换”的经典手法,借此深入讨论了剧情的戏剧冲突,并解读了开放性结尾的复杂意涵。

深圳市文联文艺创作室一级作家邓一光认为,该剧塑造了“云身”这个全新的艺术形象——“编剧将‘数字孪生’这个概念形象化,放在元宇宙背景中来讲述,让现实与虚拟、自我与世界、具象与抽象,当下与未来对立起来,形成讲述的博弈和悬念,为舞台呈现提供了创造性的开源思路。”他表示,这部剧所涉及的现实指认、科技伦理和时代思想,会引发尖锐激烈的争论,提供思辨和讨论的可能。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高建平认为这部剧提出了“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未来”的大问题,这是如今现实生活中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真实挑战;在《云身》里,理性的发展观和感性的文艺观的冲突构成了这部作品的现实性与精彩之处。《科幻世界》杂志社副总编辑、副编审姚海军从“作为科幻之都的深圳”“《云身》产生于时代的呼唤”“思想性、艺术性与现实性的结合”三个方面谈及自己的观剧感受,并提出“增加代入感与共情”“语言更加生活化”以及“要有凝练概括的金句”三点建议。

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吴熙回顾了与尹迪合作促成《云身》演出的经历,并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在去剧场化的演出、舞台视觉与戏剧表演三个方面受到了很大启发。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一级讲师陈劲松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谈论剧本写作,认为该剧有“丰盈的生活信息量”、“深刻的思想信息量”以及“创新的审美信息量”,并建议从情节设置与语言打磨两方面进行提升。

广东作协文学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顾问周思明认为,《云身》有着挑战人们日常生活想象力的陌生化和新奇感;又是一部极具人文色彩和哲思价值的、面向未来的审美思辨性作品。

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副主任田松认为,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解了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界限,挑战了已有的科学伦理与社会管理,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问题;而诸如《云身》这样的科幻作品的意义就在于提前构想和感知这些时刻的到来。

八光分文化影视总监西夏肯定了《云身》的独特价值与进一步提升推广的可能性,并从形式语言的角度建议这部剧提升舞台的空间感,以及增强现实与虚拟、真身与云身之间的视觉反差感。

八光分文化影视、戏剧策划黄亦杨以自己经营独立剧团的经历出发,《云身》探索了在低成本情况下表现深刻主题的可能性,这对他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和鼓励。

深圳市坪山区文联副主席袁博认为,这部剧涉及“人性深处的公心与私心”这个古老的伦理学问题,并提出剧中对人工智能的恐惧与现实社会中对竞争失败的恐惧密切相关;由此他建议可以增强戏剧人物之间的关联,努力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关系。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两所大学三个教授四重追问”——科幻哲理剧《云身》学术研讨会举行》)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