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场馆展示非遗作品制作过程,传播传统文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唐光明 文/图
2023-06-10 18:38
摘要

6月10日恰逢周末,第十九届文博会线上、线下同时迎来深圳市民网上游览、线下逛馆的高峰期。

6月10日恰逢周末,第十九届文博会线上、线下同时迎来深圳市民网上游览、线下逛馆的高峰期。

“老先生,你是在刻字吗?”

在江西场馆内,一名白发老人正专注地雕刻匾额,市民汤先生带着孩子驻足于此。“这不是刻字,这是书法艺术,是清代传承至今,在石板、木板上展现的一种书刻艺术,和书法一样”。老人停下笔进行详细介绍,传统雕刻技艺更讲究“刀笔合一”,所展现的不仅是形,更把书法飞白、浅重等神韵保存下来,再现书法家运笔时的动态美、笔意美。

“我也是一名老师,小朋友,你们学校有开设传统文化的课程吗?”老人问孩子。老人在江西的学校开设了免费课程,引导孩子们体验、学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工具免费、材料免费、教材免费,就是希望吸引更多雕刻爱好者来学习这项非遗技艺。听课者中有中小学生、大学生,也有外地来的雕刻爱好者。”

记者留意到,很多场馆都在通过展示文创作品、非遗作品的制作过程,传播创新思维、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在台湾展馆内,一名大学退休教授更将自己常年研究的数学理念融入文创产品之中,制作成寓教于乐的玩具,他说,只要不局限想象力,一件数学玩具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打开数学世界,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原标题《寓教于乐:以文化传播价值成为文博会亮点》)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唐光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