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第十三届文博会
■ “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在“文化科技馆”,易尚展示带来了“移动博物馆”项目,懒人听书展示了有声读物的听书体验,彰显深圳“文化+科技”的领先成果;在“文化消费·时尚文化馆”,“字在”让文字与设计碰撞出火花;在“影视动漫馆”,华强集团的“熊出没”展示出深圳原创动漫IP的活力……深圳文创军团在文博会上大放异彩。
NBbaby作为传播正能量的中国牛仔,成为深圳本地原创动漫的成功范例。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海昆 摄
济宁的儒家文化、鹰潭的根雕艺术、佛山的功夫推拿……第十三届文博会,大批传统文化被新创意激活,并通过“文化+”的新模式,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据孔府文物档案馆 “商周十供”青铜器1∶1仿制的文创产品,一套能卖上万元;作为建筑材料的瓦当,经过包装设计,开发出的“百福”“百寿”“百家姓”等砖雕产品,价格翻了数十倍……当传统文化注入创意,迸发出的火花格外耀眼。
中国传统纺织器具亮相展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 原“一带一路”馆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馆
第十三届文博会,原“一带一路”馆升级为“一带一路”国际馆,专设国家展区、“文化+贸易”展区和舞台展示区,主会场和分会场举办了数十项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文化项目展演、论坛、洽谈、签约等配套活动,来自俄罗斯、印度、埃及、以色列等国家的5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代表参加活动并发出了文博会“国际声音”。
■ “国际味”越来越浓
本届展会共有20016名海外采购商参加,比上届增加493人,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以色列等99个国家和地区。
2018
第十四届文博会
■ 特别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
本届文博会特别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综合运用图文、数据、视频、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集中呈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习近平讲故事》《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战狼2》《建国大业》《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巨幅屏幕,一部部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
■ 突出展示“文化+”新业态
第十四届文博会上,博林文创使用三面沉浸式体验空间技术再现的苏州园林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全智英迈开发的面向低龄儿童的编程机器人,懒人听书为观众们精心打造的“声音图书馆”,分会场雅昌艺术中心首次发布的“口袋里的文献库”、裕同科技的数字博物馆和会“讲故事”的智能包装等,展现出深圳市在“文化+科技”领域的长足进步。
深圳狗尾草智能科技公司展出的HE琥珀虚颜3D高科技产品令人眼前一亮。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 “北欧馆”首次亮相
第十四届文博会期间,“北欧馆”首次亮相,聚集瑞典、丹麦、冰岛、芬兰、挪威5个国家的10多家展商。文博会的国际辐射力日益增强。
瑞典北极光艺术家工作室作品吸引了海内外人士前来交流。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2019
第十五届文博会
■ 粤港澳大湾区馆首亮相
本届文博会上,除了首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香港和澳门组团而来打出“设计牌”。分会场也提供大湾区“文化+”新业态下的交流融合:深圳南山区高北十六创意园分会场云集30余位数字CG技术、科技创新孵化领域的领军人物;盐田国际创意港分会场,创业大咖开设粤港澳大湾区共融科创培训营。
■ 首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
第十五届文博会上,特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馆”,以“游中华,品文化”为主题,以展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成果为重点,集中吸引代表中华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更有利用VR+AR技术,让传统的旅游景区,得以从静态的展示变为立体动感的场景演绎。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观展购票请扫描二维码↑
资料来源 文博会官方网站 深圳报业集团
执行策划 张露锋 张颖
综合整理 钟诗婷
海报设计 林安迪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露锋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