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跨界同行,用“诗与远方”的结合来形容,恰如其分。
记者了解到,即将召开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亮点之一便是突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深圳市、广东省乃至全国旅游名城无不借文博会东风,让旅游穿上文化的华服。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旅游,毫无疑问是文化最好的承载和推广方式。
将文化风情平移到繁华都市
有一种创新体现在文旅融合。
青砖黛瓦,曲径通幽,走过古朴石桥,漫步在深圳甘坑古镇之中,十步一景、晨昏各异。起源于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甘坑村”的深圳甘坑古镇,是第十九届文博会分会场之一。
游客精心打扮,在甘坑客家小镇内拍照。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通过对甘坑村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帽”元素的深入挖掘,深圳甘坑古镇孵化出了极富本土文化特色的IP形象——小凉帽,以此为起点聚焦“文化+”IP产业链和超级IP集群的构建。现在每逢节假日,甘坑古镇已成为深圳市民热门打卡之地。
以中国大好河山和优秀文化为蓝本,同为文博会分会场之一的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在中国文旅行业一向以其开创性享有盛名。景区将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藏族雪顿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平移至繁华都市,结合唐宋国风等专场活动,让游客在本地就可以体验到民族风情的独特魅力、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
记者了解到,在第十九届文博会的文化旅游展区,通过加强整体创意设计,以新技术、新体验创新展陈方式,组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参展,利用文博会平台宣传推广国内优质文旅产品。
“文旅融合发展,深圳近年来做出了许多积极探索。”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积极建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载体,进一步丰富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等的文化和旅游业态,着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文化旅游融合的示范。甘坑客家小镇、大鹏所城文化旅游区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高质量完成华侨城创意园、南头古城等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特色小镇改造提升,“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已全部通过验收认定,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次特色文化街区评选认定,共有艺展中心等11家文化街区入选。
市民在南头古城游玩。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积极推进旅游演艺、文化遗产旅游、主题公园、特色民宿等文旅融合业态提质升级,不断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发挥产业融合集聚平台作用,引导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深圳发挥创意设计优势,支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支持发展富有文化创意含量的农耕体验、田园观光、阳台农艺等特色农业。深圳天天成长影视有限公司制作的《天天成长记》,通过反映当代乡村建设成就和田园美景,提倡自然教育、亲子关怀和美育启蒙,以劳动人民为核心角色,画风清新治愈,为广大儿童和家庭观众提供自然、清新、健康、阳光的娱乐选择。现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播出,成为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可亲、可敬、可信的国家形象的典范。
民宿文化村打造不夜城。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摄
深圳还加快培育各类文旅产业人才。加强高层次文旅产业人才培育和管理。制定《深圳市文化产业专家库管理办法(试行)》,广泛发动文化产业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专家库管理,充分发挥文化产业专家对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作用。
岭南故地的文旅创新
正在布展的第十九届文博会上,肇庆展馆延续往年设计风格,凸显广府文化底蕴,两侧外壁运用岭南风格的镬耳屋造型,青瓦白墙点缀着肇庆人文风景影像,入口处矗立着肇庆城市地标七星岩牌坊,诠释岭南古郡的万般风情。
肇庆展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次展会最期待的还是希望把国家历史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文化底蕴展现给广大市民及展商。”
广东省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地,制定《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在全国率先召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题会议,着力实施红色文化和旅游提质升级等九大工程。
深圳华侨城湿地。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打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培育“文旅+”“+文旅”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促进文保入游、文博入游、非遗入游,深化智慧旅游发展,推广“大美广东”品牌。
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粤东粤西滨海文旅产业带、粤北生态休闲旅游高地。珠三角九市携手港澳,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让海内外游客前来领略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时尚之光。
广东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进“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乡村+游乐”等文化和旅游业态融合,推动传统村落、历史建筑、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融入乡村旅游产品及线路,进一步保护乡村文化生态,全力打造“粤美乡村”旅游品牌,助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全省推出了20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创建了45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59个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50个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鹏城美丽乡村,格桑花盛开。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以文旅融合助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广东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立足林城相依、山海相连的自然生态本底,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发展岭南特色的森林旅游,推动建设美丽海湾。已联合推出100条广东省森林旅游特色线路,打造100个广东省森林旅游新兴品牌地,公布57家“南粤森林人家”。推动14个地市滨海(海岛)区域保护与旅游开发有序结合和协调发展。
广东还全面梳理红色资源,探索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新路径,打造提升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创建红色旅游名镇,推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目前,全省有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5个国家4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建设了大批红色文化和旅游博物馆、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
竞相绽放的旅游新创意
中国旅游城市大多具有独特文化面貌,将优秀传统文化以创新形式融入城市空间,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体验。在本届文博会上,这些文旅融合创新,成为靓丽风景。
前一秒,数字艺术还在带领观众穿越游历浙江的青山、江湖、田野、海岛、古村落,后一刻,夹着纸香和油墨的混合气息便扑面而来;在宋韵瓯风的主题展中梦回宋朝,循着瓯江山水诗路,体验秉烛夜游的繁华景象。
图为往届文博会上全国各地展团展示特色的旅游文化。图源:深圳特区报
今年浙江展馆聚焦“融合”与“创新”两大关键词,围绕“诗画江南·活力浙江”这一主题,聚力打造“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重点展示板块,期待借文博会之“舞台”,让世界感受“诗画江南”的美妙意境。
河南馆围绕“一条大河”主题,通过视频、图片和AR、VR、裸眼3D等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观众身临其境地行走在中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上、行走在河南的大美河山中,读懂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懂新时代河南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
“希望今年能成功举办一场新品发布会或文旅产品推介会,让更多观众从更广范围了解河南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成果。”工作人员表示。
全网火爆的“淄博烧烤”也亮相主会场,今年“淄博烧烤”成为“五一”旅游的现象级产品,传统烧烤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让在旅游市场名不见经传的淄博搏足眼球。
“今年我们在参展企业组织、展品遴选上下足了功夫,集中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趣味、热度高、人气足的亮点产品。比如我们带来了现在热度较高的一系列淄博新文创,包括用软陶还原的2米长的‘淄博烧烤’微场景,用淄博琉璃打造‘淄博烧烤’大餐,甚至用山东煎饼创意设计现场就可以吃的‘淄博烧烤’三件套,丰富多样的淄博网红文创、淄博大礼包……让观众轻松入手就可以带走。”山东展团工作人员介绍。
文博会上文旅创新融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图源:深圳特区报
本届文博会中,四川馆以“活力天府 文化川军”为主题,突出三苏文化、自贡彩灯、三星堆、大熊猫等元素,并根据参展主体业态分类设计氛围区域,注重数字化和科技手段的应用。
展会期间,四川馆大屏幕上将播放今年4月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的“古蜀国艺术光雕秀”,以超高清视频技术,用光影将三星堆文化进行艺术表达。场馆中央区域则将展示一组东坡文化主题灯组,观众在光影间穿梭,感受千百年来蜀地人文历史的厚重。值得一提的是,现场参与展陈的还有3件三星堆文物复制品,分别是青铜神坛、青铜纵目面具、青铜人面具。四川旅游的核心元素已经跃然于展台方寸之间。
(原标题《文旅融合展开大美画卷》)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琨亚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诚邀您来写诗!用诗歌和AI,#把深圳写进诗#,打开45年的深圳记忆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也是你在深圳的第___年。或许在莲花山的朝阳下,你留下和深圳的第一张合影;在深圳湾的潮涌中,你看着高楼大厦如璀璨星辰。在夜幕中点亮那些奋斗的故事、深情的岁月,如今有人把它们编织成诗画传扬。 今天,距离深圳经济特区45岁生日,正好还有45天。读特客户端联合深圳市作家协会、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推出“诗颂深圳,AI绘鹏城”特别策划活动,以“诗、诵、画”三位一体形式,呈现一场致敬特区精神、展现时代风貌的跨领域文化盛宴。 与此同时,我们也诚挚邀请深爱这座城的您,在鹏友圈带话题#把深圳写进诗#,用诗意的祝福,给深圳写一封“云端诗笺”。 【本期话题】#把深圳写进诗#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上传文字、图片或30秒以内视频,分享你对深圳诗意的祝福。 每一行诗句都是最深情的告白;每一幅画作都是一份炽热的心意;每一段声音都汇聚成礼赞特区的磅礴力量;每一句奋斗者的祝福既献给深圳,也献给未来……让我们携手,以诗歌之名,共赴下一个璀璨征程!
“圳”好玩!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 暑期精彩不断!深圳各大公园推出40余场主题文化活动,涵盖群艺展演、自然教育、体育健身、户外音乐、艺术展览及创意市集六大板块。同时,读特小记者策划了5场趣味活动,通过互动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这个暑假,你准备带娃去哪里探索呢?快来分享你的#暑假遛娃攻略#,一起发现更多好玩去处吧!
00:08
这个暑假,深圳公园40余场文化活动轮番上演
00:05
深圳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上新”,上半年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