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福田区召开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朱江出席会议。
会上,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民政局负责同志对过去一年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行系统总结,并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
未成年人保护“撑伞”行动,是福田民政高质量发展“十大攻坚行动”之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福田区将聚焦体系建设和“六大保护”要点,为全区未成年人“撑起一把伞,汇聚一片爱”,让未成年人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建优建强“1+10+N”服务阵地
系统构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时,服务阵地和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去年,福田区依托区社会福利和社会捐助中心挂牌设立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设了2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室,并引入万科护理团队,为有临时照料需求的困境儿童提供关爱照护服务。今年,福田区高标准优化升级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将其打造为多功能、实体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地。据了解,该基地面积有1028平方米,建成后将实现日常活动、临时监护、教育培训、救助保护等功能。
按照“有场地、有人员、有经费、有机制、有服务”的要求,福田区正全面开展10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体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其中,园岭街道、香蜜湖街道、福保街道作为全市首批示范点,将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验收工作。
其中,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园岭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内,设有小剧场、个案会商、趣味运动、VR/AR互动、党建体验等开放式儿童活动区域和家庭指导室、心理咨询室等私密个性化服务区域。具体运作中,园岭街道积极探索构建区域化“家—社—校—企—社会组织”联动机制,纵横交融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在队伍建设方面,福田区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起10名街道儿童督导员、92名社区儿童主任的基层工作队伍,同时加强“部门联络员+街道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儿童福利社工”队伍建设;在全市率先探索“一班一法治辅导员”工作制度,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观念;以区、街、社三级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契机,在全区117所中小学校全部建成心理辅导室253个,设置率100%,配备专职心理教师252名,有力支撑起全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网络。
福田区还探索在社区居委会下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阵地,打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最后一米”。链接资源组建未成年人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基金”,打造“政策+慈善+社会”的多元立体化扶持体系。
以“一盘棋”思维凝聚“六大保护”合力
“如果把体系建设看成是伞柱,那么,‘六大保护’就是伞的支架,它们相互关联,系统构建起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撑伞行动’。”福田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这就意味着,未成年人保护不是单一保护,而是立体保护、综合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
过去一年,在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福田区各部门协同配合,持续发力。其中,区妇联联合区检察院等部门发布《深圳市福田区关于建立“督促监护令”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首创“三书一令”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开展“福田区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项目”。区教育局联合市红十字会和区卫健局,实现校医和高中军训两个初级救护培训全覆盖。区司法局联合区检察院、福田公证处启动“暖阳护童”项目,全国首创司法救助金三方监管机制,保障未成年人司法救助金专款专用、救急救难,相关做法在全市推广。
今年,福田区继续以“一盘棋”思维凝聚“六大保护”合力,通过增强监护支持,强化家庭保护;切实履职尽责,强化政府保护;狠抓综合治理,强化学校保护;清朗虚拟空间,强化网络保护;动员多方参与,强化社会保护;健全法治建设,强化司法保护。其中包括推进孤儿养育金服务和残疾儿童就读幼儿园资助服务;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相关采集事项内容,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有关的安全隐患、不稳定事件及时采报,依托“民意速办”分拨平台进行处置;加强区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推动残疾适龄儿童入学安置率达到100%;将网络安全课堂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开展防网络沉迷和手机依赖课程等。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5月30日,深圳市传承爱心基金会向“福田区未成年人保护公益基金”捐赠10万元。福田区同步向区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资源库的13家社会组织代表授牌。
6月是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福田区未保办牵头制定了《福田区2023年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月活动方案》,接下来全区将陆续开展105项宣传月主题活动,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编辑 李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