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汕尾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拉练观摩活动暨乡村振兴示范带推进会在海丰县举行,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逯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海涛率领全市县镇两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负责同志到海丰县,入村庄、访商铺、览湿地、进园区,看变化、问进展、找差距,对海丰县落实“百千万工程”的亮点看点进行集中“检阅”。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精心策划,组织全市6名“一线总指挥”和24名“一线施工队长”,通过实地观摩、找茬拷问、集中晾晒、领导点评等环节,以“解剖麻雀”方式现场剖析,在基层一线展示成绩、提振信心,在较真碰硬中查找不足、补齐短板,以期达到以练促学、以练促进的目的,在全市掀起“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
“为确保实效,小到人员组织、选点角度,大到观摩路线、环节设计,都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力求通过这次观摩拉练活动推广好经验、发现新问题、提出新办法。”汕尾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拉练观摩活动是汕尾推进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创新之举。
赤坑镇仁家村、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大湖节点、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主园区、黄江河湿地公园……观摩点的惊艳亮相,让观摩人员深入了解海丰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绿美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收获满满。每个观摩点犹如一个个争先进位的足印,每条观摩路线更像是一条条比学赶超的轨迹。
在实地观摩环节,既有“硬件设施”又有“软件内核”,通过专人讲解、现身说法等形式,展示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亮点。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是汕尾高质量落实“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走进海丰县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的重要节点——仁家村,美丽的田园画卷徐徐展开。该村改变过去种植结构单一、农业效益低下的困境,通过“支部+基地+农户”,推行一年三熟的“稻稻薯”“稻稻菜”轮作种植模式,实现增产增效。“我们发动村民将1121亩耕地全部改种优质丝苗米,每亩年纯收入约1600元,比种植普通水稻增加800元。”仁家村党支部书记郑业权现场“晒”起了账本。
观摩过程中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是仁家村多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金点子”——通过谋划水产养殖投资、集体耕地发包、物业出租、足球场经营等产业项目,以“保底+分红”方式流转示范带农业驿站开办农家乐,每年收取租金6万元和10%收益分红,预计今年村集体年收入超50万元。
海迪时尚美都、新供销天润、佰盛科技、胜源纸品、中昇油站……在海丰县生态科技城,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目前,落户生态科技城四期的项目共29个,总投资约227.2亿元,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160亿元。
从繁忙施工的建设工地到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从承载希望、勾勒梦想的规划蓝图到厂房林立、热火朝天的现实画卷,让观摩人员深切感受到海丰奋战“百千万工程”的发展活力。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海丰滨海生态乡村振兴示范带在规划、建设、经营、治理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地方,我也将立足螺溪镇生态资源优势,向兄弟县区学习,当好‘百千万工程’的‘一线施工队长’。”陆河县螺溪镇党委书记刘志扬说。
据了解,日前,中共汕尾市委办公室、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明确15项主要任务、79项重点工作和205个量化实化工作举措,为汕尾明确目标、找准路径,推进强县兴镇富村,把县镇村发展短板转化为汕尾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原标题《“百千万工程”怎么干?汕尾市组织实地观摩找亮点补短板促发展》)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