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和我们一起生活的,还有它们→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5-22 11:46

今天(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通过不断加强保护,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恢复

近年来,我国系统实施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通过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培植、放归或回归自然等多种措施,亚洲象、雪豹、东北虎、海南长臂猿、藏羚、苏铁、兰科植物等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数量稳中有升,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 万自明:我国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

国家植物园和华南国家植物园挂牌运行,带动了各级各类植物园、树木园的蓬勃发展。华盖木、峨眉含笑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初步摆脱灭绝风险,其中华盖木由最初发现时的6株增长到1.5万株,巧家五针松由最初发现时的34株增长到3000多株。亚洲象野外种群增至300多头,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增至6群37只,东北虎分布范围从长白山脉扩大到大小兴安岭,野外种群增至60只左右,全球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698只。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副司长 万自明: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源繁育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重建和复壮野生种群打下了坚实基础,麋鹿、野马、朱鹮等濒危物种已经建立了稳定的野生种群。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进入繁殖季

位于河南商丘民权县的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的重要栖息地。每年的5月至7月份,青头潜鸭就进入了繁殖期。为营造良好繁衍环境,掌握其生存、繁殖动态,这段时间工作人员一直在巡护青头潜鸭的巢穴情况。

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在开展监测巡护时,会在巢的附近利用伪装的设施装一部摄像机或者一个监控摄像头,以便能实时动态掌握巢的具体情况。

青头潜鸭种群数量极其稀少,全球仅有1500余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自2017年监测到4只之后,青头潜鸭就一直在此栖息繁殖,种群数量不断扩大。

河南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忠信:与去年同期相比,巢的数量增加了20%。根据近阶段我们的监测发现,这个民权黄河故道湿地内,有三处区域有青头潜鸭繁殖,目前监测到的群体数量有300余只。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通过栽植生态涵养林、安装高清监控系统、构造人工鸟岛、24小时巡护等方式,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为青头潜鸭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

麋鹿繁育进入尾期 鹿群繁衍日益壮大

在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目前已进入繁衍尾期。广袤的湿地上,大批新生小麋鹿跟随着母鹿,悠闲漫步,逐步融入鹿群。

据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小麋鹿出生3个月后,就可以自主觅食。

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 刘彬:我们这个麋鹿现在是产崽的尾期,我们监测到产崽的数量,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

目前,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7000头,是世界上麋鹿种群数量最多的保护区。为了更好地开展麋鹿行为活动观察和联合研究,当地与麋鹿研究科研机构开展联合立项,创新研发“生态友好型”麋鹿警示装置,进一步加强对麋鹿的保护。

武夷山国家公园再添6个昆虫新种

武夷山国家公园成立以来,启动了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今天(22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正式发布,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再次取得新成果,发现了6个昆虫新种。

这6个昆虫新种,分别是武夷拟网蚊、尖吻拟网蚊、武夷倒毛摇蚊、双斑倒毛摇蚊、扇刺合脉等翅石蛾以及戈氏长肢蝶石蛾。

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工程师 蔡斌:这些新种的幼虫,生活在洁净溪流中,成虫多发现在山涧溪流周边,它们对栖息环境的水质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可以作为优良水质的指示物种。

科研人员还获取了这些新种的基因组,将有助于武夷山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监测,评估武夷山水质状况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2021年4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百余名专家,多次深入实地全面调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主要生态系统和生物类群。截至目前,调查累计发现了18个新种。

(原标题《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显著!和我们一起生活的,还有它们→》)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