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暨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报业集团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出品,2022年获得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的百集文博文旅短视频《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第一辑(20集)播出完毕。5月1日《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在深圳特区报“飞阅深圳”、读特新闻客户端等平台正式上线,至5月20日第一辑(20集)播出完毕,全网推荐阅读量超1950多万人次。
《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系列以深圳的古镇、古村、古墟、老街、博物馆、纪念雕像园为主要探访地,抚今追昔,讲述深圳7000年人文故事。该系列以咸头岭开篇,从7000年前的深圳先民故事讲起,引发观者“追剧”好奇。“短平快”传播深圳文史的形式契合了当下互联网的阅读习惯,该系列一经推出就被人民网、中新网、凤凰网、今日头条、抖音、新浪微博、微信、腾讯、网易、百度、搜狐、一点资讯、UC浏览器、南方网、读特、读创、深圳+、深圳新闻网等数十家新媒体平台转载推送,总计达810多篇次。
用创新手段讲历史深圳、人文深圳,《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系列不仅获得了媒体同行的关注与转发,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官方的助力。深圳市委网信办加大对《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的网络宣传工作,协调头部商业平台、新闻单位新媒体、区融等参与转发推广,并在凤凰网上开设专题集纳展示。截至5月19日,重点推广了《今天上线!博观华夏系列短视频带你穿越深圳7000年》《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 | 第一集:溯源之旅》等十多条新媒体产品。不仅如此,《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系列还获得了“学习强国”青睐。截至5月19日,该系列共有15集被“学习强国”总台的文艺频道和文化旅游频道,分别建立专题推送发布。这是对《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系列策划、创意与内容的高度肯定。
《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系列制片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国学部主任、新文旅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魏北表示,策划、创意这个系列的初衷就是希望让观众了解到,在繁荣的经济之外,深圳同样是一个文脉深厚的城市。“在拍摄之前,我们对50多处深圳文化地标进行了调研,花上挑花,最终精选出小部分。我们最终选择的文化地标,不仅仅代表深圳,更是国家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做的是从深圳解读民族复兴的密码。为什么是深圳?为什么在深圳?深圳为什么能?”魏北说。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短视频将一部厚重的城市史娓娓道来,凝练的文案配上鲜活的画面,深圳城市历史故事顿时“活”了起来。市民张小姐表示,她非常喜欢这个系列,“长知识。我没想到深圳竟然有7000年历史。”张小姐不仅自己看,还把这个系列“安利”给了自己正在读小学4年级的儿子。“一集就3、5分钟,孩子看起来也毫无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就把知识点给掌握了。”平均年龄32.5岁的“青春之城”深圳竟然拥有7000年的历史,这是网友们评论最多的点。“奇迹之城”深圳不仅仅是今时今日取得和正在创造成绩,它底蕴深厚的历史文脉同样在刷新世人的认知。“前一段,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博物馆推出《文博日历》介绍了深圳出土文物”九九乘法口诀“刻文陶砖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当时我就被震撼了。”观众何先生说,“我20世纪90年代来到深圳,如今在深圳退休,我感觉我对深圳的了解还不够。”
深圳,不只是创造了经济发展奇迹的特区之城,也是不可错过的文旅之城。历史上诸多具有国家记忆层面的重大事件,在深圳都能找到地标印证。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汇聚到这座创新之城,对城市的感情与日俱增。《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适时推出,在移动互联时代,成为连接深圳人情感的重要媒介。《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第一辑播出完毕,大量观众“催更”,希望后续“加快进度”。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军点赞该系列,称其是“做了一件普及深圳历史文化的善举”。文化学者胡野秋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深圳人的身份认同、对城市的情感越发强烈,《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恰逢其时。
(原标题《全网推荐阅读1950万人次!〈博观华夏·深圳文化之旅〉连接深圳人情感获赞》)
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