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近200人走进大鹏新区博物馆,共同感受美好生活

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韩笑
2023-05-19 10:04
收录于专题:国际博物馆日
摘要

5月18日,由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深圳市大鹏新区博物馆承办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大鹏所城城隍庙遗址拉开序幕。

5月18日,由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深圳市大鹏新区博物馆承办的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在大鹏所城城隍庙遗址拉开序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鉴定活动现场。

为加深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民族文化。本次活动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推出包括国保文物建筑数字化成果展示、《心闲天地宽——宋朝文人的美好生活》讲座、“盛世收藏”公益文物鉴定、大鹏新区博物馆藏品捐赠仪式、公益性讲解等系列活动,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促进新区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大鹏新区博物馆业务建设;同时,通过博物馆和文物这个窗口,讲好大鹏故事,展现大鹏风采,切实为大鹏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人民的高品质生活添彩、为文博事业的建设增辉。

墨舞飞扬,感受神韵之美

活动以《书法墨舞》表演配合视频书写文字“大鹏所城”作为开幕表演,将中国古典舞蹈和太极元素配合古典音乐融为一体,演绎中华民族艺术的神韵之美。

之后,活动现场展示大鹏所城全景三维视频及所城内5处国保级单体建筑数字化视频,让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文物建筑的形态,领略文物建筑的风韵。

本次向公众们展示的大鹏所城国保文物建筑数字化成果不仅能够清楚地展示文物建筑的细部构件或结构节点,如梁、柱、门窗、石件、瓦件等,还可以通过数字保护成果全面了解建筑本体信息,为国保文物建筑的研究及保护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资料。通过数字化保护建立的文物建筑模型,对测绘、研究、对比和修复国保文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走进历史,感受美好生活

特邀深圳技术大学王树金教授讲授《心闲天地宽——宋朝文人的美好生活》讲座,王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纺织服饰研究、出土文献研究和陈列展览策划。出版《马王堆汉墓服饰研究》(专著)、《博物馆陈列展览指南》(合著)各1部;作为编著负责人或主要著作人先后出版图书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约80篇;以项目执行人或研究主力参与科技部、国标委、国家文物局、国家社科基金等30多个;以策展人、项目执行人身份负责的原创展览40余个。当天的讲座通过对宋朝琴、棋、书、画、茶、酒、花、香的文物解读,带领大家欣赏宋朝文人心中的美好生活,体味他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乐趣。

清代潮州木刻建筑构件。

带着“宝贝”来公益文物鉴定

联合深圳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文物鉴定专家  开展“盛世收藏”公益文物鉴定咨询活动为群众免费鉴定文物,引导民间合法收藏和合理收藏,加强文物鉴定知识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

纵观全场,备受藏友青睐的品类依旧以陶瓷、玉器和书画为主。颇受好评的包括藏友邓先生的“元代龙泉窑双鱼盘”等三件藏品、藏友罗先生的“清代青花瓷杯”等两件藏品,尤以资深藏友马先生带来的“南宋西坝窑黑釉花口瓶”等四件藏品最为惊艳,雄浑绚丽。

活动现场,古陶瓷收藏家罗圣先生向大鹏新区博物馆捐赠个人收藏的“宋元景德镇窑青白釉芒口碗”、“南宋青白釉瓷谷仓”等共计6件藏品。李生先生代表潮南区陈店镇溪口村陈氏向大鹏新区博物馆捐赠“清代潮州木刻建筑构件”一组。

南宋西坝窑黑釉花口瓶。

大鹏新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向所有支持大鹏新区博物馆事业、帮助与支持的民间文物收藏者表示敬意,活动现场也为向大鹏新区博物馆捐赠藏品的罗圣和李生先生举行了藏品捐赠仪式并颁发捐赠证书,以志纪念,借此活动希望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身到文物保护、文物捐赠行列中。同时,大鹏新区博物馆将进一步发挥在新区文化建设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升公众对历史文化需求的认知和文物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历史、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原标题《“5·18国际博物馆日”近200人走进大鹏新区博物馆,共同感受美好生活》)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董晓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程思玮 通讯员 韩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