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经济产业有何特色?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深圳如何“扬长补短”?围绕这些议题,5月7日,记者专访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
胡振宇认为,深圳海洋经济已初具规模,其发展呈现出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总量增速快,全市海洋生产总值从“十三五”初期的不到2000亿元增加到超过3000亿元;二是结构变化明显,从十年前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三大传统海洋产业占比超过90%,到目前海工装备制造、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金融和海洋信息服务等五大海洋新兴产业占比超过30%;三是企业数量增加快。这些企业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市场基础,也是深圳优越营商环境的体现。
按照《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将达4000亿元,占全市GDP约10%,年均增长高于全市GDP增速。
而除深圳外,包括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天津等城市也都提出了各自向海图强的目标。深圳未来如何扬长补短?对此,胡振宇表示,深圳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在创新实践上,要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三环节和“科技金融、人才支撑”两支撑方面持续发力,补上基础研究短板、放大成果产业化长板。
他表示,“要在发现蓝色经济新场景、拓展新市场、抢占新赛道,在深海采矿、海底可燃冰开发、国际光缆登陆点和数据交换中心建设、蓝色种业自立自强等方面发出深圳声音、打出深圳特色。”
在国际海洋合作和对外开放方面,胡振宇认为,深圳要打开思路,具备空天地海一体化思维,在对地对海观测、海底光缆数据联通、蓝色碳汇等方面搭建、加入国际科研、数据网络,发布自己的大科学计划,延揽国内外人才、团队进入;要俯下身子,发现承认自身短板、不足,开展国际国内特色海洋城市合作,通过搭建平台、网络,突破地缘政治障碍,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要推动海洋优势产业大批量、多批次走出去;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通过金融、法律、智库机构超前进入,为海外深企保驾护航。
(原标题《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发现新场景,抢占新赛道》)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20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决赛在广东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东道主广东队获得第四名,担纲第一棒的男子1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苏炳添结束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你知道“苏神”跑的是第几棒吗?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十五运会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现场,31岁的老将汪顺第八道出发,最终以4分14秒90的成绩强势夺冠,成为全运会历史上夺得金牌数量最多的运动员。请问汪顺累计共斩获多少枚全运会金牌?
2025年11月17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仰泳项目男子50米决赛中夺金的徐嘉余选手代表的是哪个地区?
十五运开幕式上,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千年文物仿制品是?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