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说 | 袁冉东:未来5年,希望深圳建500万套公租房
读特融媒实验室
2023-04-26 18:18
收录于专题:大咖说


更前沿、更系统、更实践。读特客户端《大咖说》栏目,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领域大咖,围绕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探索新思路新理念。畅谈热点话题,洞察最新趋势!大咖说,更多角度带你看世界!

深圳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的着力点到底是什么?深圳如何吸引优质资本和优质人才?在4月22-23日举办的百川论坛“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助理院长、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袁冉东接受读特记者采访,给出了答案,“深圳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着力点是要打造以深圳为核心的、中国的、世界级的地域嵌入型的国际经济平台。”“未来5年,希望深圳建500万套公租房,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优质人才。”


保持经济活力,深圳要打造地域嵌入型国际经济平台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长期保持活力,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和优质人才,将长期可持续发展与本地情况高度契合起来。袁冉东提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要发挥核心作用。在新发展时代、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深圳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着力点是要打造以深圳为核心的、中国的、世界级的地域嵌入型的国际经济平台。”袁冉东再次提到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提出的新概念“地域嵌入型的国际经济平台”。

袁冉东介绍,中国应该打造几个类似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的城市群,而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有可能性最早成为地域嵌入型国际经济平台的地方。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加上毗邻香港,有潜力成为这个世界级的地域嵌入型的国际经济平台的核心。


吸引更多优质人才,未来5年建议深圳建500万套公租房

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公共住房等“软基建”的建设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向高收入经济体的关键。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现在传统基础设施已经不输给发达国家了,而像大湾区这样的地方,缺的其实是住房、教育、医疗等“软基建”,需要进行重点突破。袁冉东所在的团队做过测算,根据测算结果,他建议,“未来5年,深圳应建500万套平均60平方米左右的公租房。 这样一来深圳的人均住房面积将达到乃至超过全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深圳的住房难问题将得到基本彻底解决。这对于作为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来说,这种目标绝对不是好高骛远。”

“把人留住,人才自然就有了。”袁冉东表示,深圳被誉为“中国的硅谷,甚至被称为“世界的硬件硅谷”,珠三角产业链完善转化能力极强,一旦补齐住房短板,留住人才,深圳将成为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真正世界级的地域嵌入型的经济平台的核心。


加快与国际接轨,前海与香港深度融合还要更进一步

建立“地域嵌入型的国际经济平台”很大程度上也需要深圳与香港深度融合。前海作为深港合作的重要区域,起着重要作用。前海与香港的深度融合还要更进一步,袁冉东建议采纳郑永年教授提出的“香港+”的理念。“香港很多经济及商业领域的规则和制度,早已得到世界大多数经济体的接受和认同,例如知识产权保护等。这些规则和制度,应该进一步用于前海,使前海与国际化的规则和制度深度对接。”

前海在与香港深度融合、进一步接轨国际化的规则和制度后,其经验应进一步扩散至整个深圳,深圳再辐射到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在制度型开放上便起到了巨大作用。

记者 张颖

出镜 吴剑雯

拍摄 曹鹏飞

剪辑 李文媛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颖

三审 刘一平



(作者:读特融媒实验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