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深情的艺术回响!“周思聪、卢沉艺术回顾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2023-04-23 08:42
摘要

此次展览将呈现北京画院珍藏的80余件周思聪、卢沉的代表作,时间跨度自1963年至2003年。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艺无涯——周思聪、卢沉艺术回顾展”于4月22日在何香凝美术馆1-8展厅展出。此次展览将呈现北京画院珍藏的80余件周思聪、卢沉的代表作,时间跨度自1963年至2003年。

主海报

展览通过以“阐释时代”“以形写神”“画无伪饰”“自在水云乡”四个单元主题展现两位艺术家一生“充满了求索真理的勇气和推进艺术变革的热情”,感受艺术家的人文关怀和变革勇气。

长白青松 周思聪 纸本设色 112X95cm 1973年 北京画院藏

新手 卢沉 纸本设色 95.5X191.5cm 1963年 北京画院藏

周思聪生于1939年的河北宁河;卢沉生于1935年的江苏苏州,两位先生一南一北,先后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周、卢二人便以娴熟的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一系列经典的人物画作,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清洁工人的怀念》《人民和总理》《机车大夫》等,这些作品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又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新中国初期的艺术变革与创新。

机车大夫 卢沉 纸本设色 135X269cm 1964年 北京画院藏

矿工图习作 周思聪 纸本水墨 46×34.2cm 北京画院藏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卢夫妇创作的《矿工图》组画将人物形象夸张、变形,交错时空,以拼贴、肌理的艺术语言来呈现内心的震动和对历史的深思。也许是创作中过于沉重的主题和情感,也许是巨大的体力和心力的消耗,《矿工图》组画成为中国画史上未完成的“大爱悲歌”。但是周、卢二人并未停下对艺术的探索,周思聪开启“彝族”和“荷花”系列,离开深沉的创作主题,转向内在的精神探索,水墨的语言转向空灵、自在;卢沉则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水墨构成”课程,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学习借鉴西方艺术,也使得该时期的作品呈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二老对酒图 卢沉 纸本设色 68.5×68.5cm 1989年 北京画院藏

雨归 周思聪 纸本设色 68×69cm 北京画院藏

在开幕式现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画院院长林蓝对展览表示祝贺。她表示,半个世纪以来,周思聪、卢沉二位在中国画的人物表现领域开辟了新境,今天观摩二位的艺术,仍能使人深深感受到作品背后真挚的人文情怀和崇高的艺术魅力。何香凝美术馆近年来重视并形成女性艺术家的品牌展览,今天开幕的“艺无涯——周思聪、卢沉艺术回顾展”又为此品牌增添厚重而光彩的一笔。

东坡词意 卢沉 纸本水墨 138 ×59 cm 2001年 北京画院藏

红荷 周思聪 纸本设色 50.5X96cm 1990年 北京画院藏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在致辞中表示,此次举办周思聪、卢沉两位前辈艺术家的回顾展,既是对1999年何香凝美术馆举办“周思聪回顾展”的回应,也是两馆年轻一辈策展人努力为大家呈现的艺术荟聚。重新拜观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体会对艺术本体的认知,思考中国千年以来绘画的本体价值,特别有感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本次展览。

此次展览的执行策展人易东华表示,何香凝美术馆于1999年举办“周思聪回顾展”。二十余年之后,“艺无涯——周思聪、卢沉艺术回顾展”又一次来到何香凝美术馆,是一次艺术的回响。周思聪、卢沉真诚的艺术探索,其凝固下来的艺术语言解决的是传统人物处在时代变革之中,如何回应时代、社会、人民对于艺术的诉求。当我们将两位先生置身于近现代美术史中时,便可以清晰发现在中国当代绘画的发展中,他们艺术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将这一展览带到深圳,带到岭南,希望观众都来看看,从中感受到两位艺术家对艺术的赤子之心,以及不断探索的艺术精神。”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5日,其间将举办一系列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共艺术活动。

【读特新闻+】

展览名称:

艺无涯——周思聪、卢沉艺术回顾展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何香凝美术馆、北京画院

展览时间:

2023年4月22日(周六)—2023年6月25日(周日)

展览地点:

何香凝美术馆(1—8展厅)

作品图由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一次深情的艺术回响!“周思聪、卢沉艺术回顾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