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手术风险高?港大深圳医院创新技术安全取栓

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港医信
2020-08-08 15:29
摘要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血管外科针对该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创新性采用硅胶球囊替代金属滤器的方式,在将取栓手术中最凶险的肺动脉栓塞发作可能性大幅降低的同时,让滤器残留体内的可能性降为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常见血管疾病之一,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放置金属网状下腔静脉滤器后进行机械取栓术。在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时,该治疗方法也面临着较高的术中风险,如血栓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滤器取出失败等,重则威胁患者生命。

近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血管外科针对该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创新性采用硅胶球囊替代金属滤器的方式,在将取栓手术中最凶险的肺动脉栓塞发作可能性大幅降低的同时,让滤器残留体内的可能性降为零。目前,港大深圳医院血管外科已经通过该方案进行了11例手术,手术全部安全顺利实施,无并发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

沉默的“隐形杀手”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静脉中不正常形成块,阻塞血流,最常见于下肢深静脉中。大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临床表现为腿部肿胀、疼痛,且血栓形成后很容易脱落进入血液循环,最终流到肺动脉造成堵塞,引发致命性的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共同称作静脉血栓栓塞症。

“下肢深静脉栓塞常见于久坐不动、肿瘤病人、膝关节置换等大手术术后患者。一旦形成,无论是保守抗凝治疗或机械取栓,都有各自不同的并发症。”港大深圳医院血管外科崔东哲副顾问医生介绍,该疾病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患者需长期口服抗凝药和穿着静脉曲张袜,并且患者经常出现腿部皮肤发黑、肿胀等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情况,极大影响生活质量。而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是经皮机械取栓术,需要在患者大腿内侧打一个2毫米的小孔,将吸栓导管插入股静脉,吸栓导管头端伸入血栓后,前端喷出溶栓药物15分钟后,导管头端会喷出高压水柱,冲碎血栓并将冲碎的血栓抽吸至体外。

“实施机械取栓时,血栓可能发生移动,随血流经下腔静脉进入肺动脉形成肺动脉栓塞,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因此,目前世界范围内通常的做法是,实施机械取栓术前,先将一个金属网状的下腔静脉滤器放入下腔静脉内,拦截可能脱落的血栓。”崔东哲副顾问医生介绍,但用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血栓脱落的方法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因滤器的网眼较大,大量的小血栓仍可以穿过滤器进入肺动脉;第二,该手术后还可能因为下腔静脉滤器取出失败,造成滤器在病人体内永久残留,从而重新诱发血栓形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在20%左右。”

机械取栓示意图,右侧血管暗红色为血栓;上半部分为下腔静脉和内部的网状下腔静脉滤器,用于“拦截”术中可能脱落的血栓

血管中“吹”起一个小球囊

100%阻断肺动脉栓塞发生

取栓术中放置下腔静脉滤器是为了防止术中血栓脱落,但下腔静脉滤器拦截效率低,放置进下腔静脉后也可能因取出失败而诱发新的血栓形成,这看起来是一个无解的死循环。如何打破这个死循环?经过一年多的苦思冥想,积累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检索大量相关医学资料后,2019年12月开始,崔东哲副顾问医生开始了全新的“球囊取栓方案”的探索。

他介绍,“球囊取栓方案”是替代滤器的防止术中血栓脱落的方案,根据患者深静脉血栓位置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子方案,其核心在于不用下腔静脉滤器来防止术中血栓脱落,而是用硅胶材质的球囊导管,将球囊安置在血栓流向心脏的近端,比如将球囊安置在远端有血栓的髂静脉或下腔静脉,膨胀后的球囊可封闭该静脉,暂时阻断静脉回流,可以做到100%拦截脱落的血栓。球囊在防止血栓脱落时也不会伤害血管内壁,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高。血栓清除后球囊放气后可安全随导管取出,完全不会残留异物在体内。

其中,方案一和二适用于股静脉远端有血栓的深静脉血栓,只需要在患侧髂静脉中放置球囊即可堵住血管,不同处在于吸栓导管入路不同。吸栓手术过程中球囊可完全封闭血栓所在空间,血栓完全不可能流入下腔静脉和肺动脉。取栓完成后,通过造影观察确认血栓清除后,将球囊放气后取出。

“球囊方案”一:吸栓导管从健侧进入血栓内;“球囊方案”二:吸栓导管从患侧腘静脉进入血栓内

方案三适用于血栓情况较为复杂的患者。崔东哲副顾问医生介绍,部分患者的深静脉血栓范围广泛,血栓从腘静脉、股静脉延伸至髂静脉和下腔静脉。“这种情况下可以放置两个球囊,一个位于下腔静脉,一个位于健侧髂静脉,同样将血栓封闭到一个密闭空间,可以安全吸栓操作,术后安全将球囊导管取出。”

“球囊方案”三,将两个球囊分别置于下腔静脉和对侧髂静脉,吸栓导管从患侧腘静脉穿刺进入血栓。该方案适用于合并下腔静脉血栓的复杂型深静脉血栓

和使用下腔静脉滤器传统方案相比,“球囊方案”的优点主要集中于安全性上,“球囊对血栓拦截率几乎100%,而下腔静脉滤器只能拦住大血栓,无法拦住小血栓,拦截效率大约为20%左右。”崔东哲副顾问医生介绍。从滤器残留的角度考虑,滤器应用后有20%概率滤器残留体内。一旦出现滤器残留,滤器本身作为人体的异物,可诱发新的血栓形成,患者需要终身口服抗凝药物。而球囊方案则绝对不会残留异物在体内,可称之为“绿色”手术方案。

从费用角度考量,采用“球囊方案”溶栓取栓时,球囊导管费用很低,因术中节省了下腔静脉滤器和滤器抓捕器的费用,平均手术费用较滤器方案可节省2-2.5万元,极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下肢深静脉栓塞

早期预防优于治疗

在心脑血管三大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中,卒中、心肌梗死已广为人知。而深静脉栓塞的危害性却鲜为人知,一旦形成肺动脉栓塞,其死亡率高达30%,被称为沉默的“隐形杀手”。

崔东哲副顾问医生介绍,人体动脉就像自来水管,静脉就像下水道。动脉血液含氧量丰富,血压高、流速快,承担着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任务。而静脉血液含有大量的代谢废物、流速慢,就像运送污物的下水道,“慢悠悠”把体内产生的废物运走。

下水道容易堵塞,静脉也是。下肢深静脉血液需要克服重力回流,所以更容易出现栓塞。再加上长时间久坐不动、长期卧床、肥胖、肿瘤、口服某些药品的情况,会给下肢静脉带来更大的负担,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血栓,“血栓随着静脉全身流动,流到肺动脉就形成肺动脉栓塞,是非常可怕的潜在杀手。”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此,崔东哲副顾问医生表示,对于下肢深静脉栓塞,早期预防优于治疗,如定时起身、避免久坐、定期体检、补充水分、早期治疗静脉曲张等。如市民发现下肢肿胀、皮肤疼痛、发红等则需要及早就医。一旦发现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球囊方案下的深静脉取栓手术不再是高风险手术,深静脉血栓也不再是致命性疾病了。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深港医信)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