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
深圳出品舞剧《咏春》
登陆上海站
连演三天
首日开演之前
三场门票和加演场次
都早早售罄
观众纷纷表示“想要二刷”
观众表示“想要二刷”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的舞剧《咏春》,登陆上海保利剧院 ,自15日起连演3天,共4场,其中一场为加演场次。
晚上10点,舞剧《咏春》谢幕,“冲台”成为了演出结束的“例牌菜”。演员携手主创团队多次返场谢幕,剧场内观众不约而同鼓掌。
演出结束后,现场仍有大批观众没有离开。他们自觉排起长队,等待着主创团队的签售,与他们近距离见面。
(观众正在排队等待签售)
(《咏春》演员签售中)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注意到,《咏春》上海站演出也吸引了不少外国观众。
生活在上海的德国人Daniel Venuso表示,这部舞剧的舞蹈和武术都很厉害,这是一个很美好的夜晚,同时也表达了愿意二刷的意愿。
来自奥地利的观众anita说,十分喜欢舞剧《咏春》的演出,这种演出形式也很新颖。
(《咏春》剧照)
此外,也有不少观众从国内不同地方赶来观看演出,舞蹈爱好者沈天承,专程从江苏南通开车过来上海观看演出。
在他看来,这部舞剧已经跳脱出原有电影、现在的舞剧本身,更加代表了一种文化精神,“以往的《咏春》电影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快节奏的武打动作带来的快感,这次以‘舞’演‘武’,形式新颖,更加惊艳”。
《咏春》呈现岭南文化魅力
创作团队实力强劲
舞剧《咏春》是出自深圳的文艺精品,根植于岭南文化,链接着内地与香港一衣带水的同袍情深,而其所选择的题材切口,也在对中国武术中所承载的大国自信、民族智慧的传达中,拥有着恰到好处的美学表达和对外传播意义。
舞剧《咏春》总编导韩真表示,《咏春》展示了岭南文化里功夫的魅力,它属于力量比较硬朗的一种文化特性,“我也很期待上海观众对于演出现场的反馈” 。
实力雄厚的制作班底也是舞剧《咏春》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知名舞蹈理论家冯双白担任编剧,韩真、周莉亚共同执导,是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花木兰》等脍炙人口的舞剧后,两人联合执导的又一力作。
演出现场观众郭宁宁说,“我已经关注这部舞剧很久了,非常喜欢两位导演的作品,《咏春》的双主线题材也非常吸引人。”
(《咏春》剧照)
此次上海站的演出相较以往有什么区别?舞剧《咏春》执行导演何俊波坦言,《咏春》根植于岭南文化,这次在上海演出,希望能够让观众从中感受到岭南文化对精气神的追求,平凡人“追光”的情怀。
他接着说,“《咏春》在演出的过程中,听取了很多观众非常中肯的意见,每一场演出都会进行细微的修改,所以观众可能过几场再来看的时候,又会发现不一样的东西。现在观众的反馈越来越好,对于演员、作品本身都是一种鼓励和促进。”
三场门票售罄后
再加演一场
《咏春》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上海站的演出也在最初排期上加演一场,3天的演出票已经全部售罄。
(上海保利大剧院内播放《咏春》宣传片)
“《咏春》上海站巡演在2月中下旬开票,大约一个月三场全部售罄,后来我们和演出剧组、总部运营中心沟通后,决定加场”,上海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曹瑜说,经过多方考量,决定在4月17日(星期一)加场,尽管遇上工作日,该场次的门票也在一个星期内售罄。
上海保利大剧院3月至5月推出春之季系列演出,舞剧《咏春》被作为该系列的重磅演出,推介热度和销售率都在该系列演出中排在前列。
“上海作为亚洲演艺之都,对新兴演出接受度和包容度都很高,也为这部剧带来了一定关注度”,曹瑜表示。
(原标题《加场再售罄!深圳出品舞剧《咏春》亮相上海》)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詹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