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独一无二的手工香云纱巾,串起一段跨越时空的诚挚情感,也见证一道连通世界的广阔窗口——当剧情层层展开,66年真实历史缩影携爱而来。4月15日,以青春为名的广东本土原创音乐剧《广交天下》在广东省友谊剧院隆重首演。其将于16日至18日连演三场,与正在进行的第133届广交会“梦幻联动”。
那是1957年春,首届广交会上,青年乔诚邂逅法国女孩伊莎贝拉,他们一同游广州、尝粤菜、听粤曲。古老而新奇的城市,让伊莎贝拉满怀向往;白鹅潭边皎洁的月色,令一双青年心生情愫。从此,便有一生的憧憬和守望。这是2023年春,第133届广交会开幕,新朋老友八方齐来,盛况空前。乔诚的孙女、香云纱品牌设计师乔一诺;追寻香云纱而来的法国新媒体记者莱奥;老“广交人”秦志荣和“八零后”志愿者钟国强以“云上广交”的新方式,为“香云纱之恋”续写重逢。
一道连通的窗口,引发一生守望的情缘。
“你信手把夕阳留下,一缕香缥缈在天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作为剧中的情感纽带,也承载着独一无二的广东情怀、岭南乡愁。剧中隐藏着一条“珍爱丝丝纱香,一生守望故乡”的暗线。那是带大伊莎贝拉的保姆深厚的广州记忆:或是凉茶铺里的一杯斑痧,或是“鸡公榄,有辣有不辣”的叫卖声,或是流淌着广东小调的烟火气,或是朦胧月夜中粤曲的声声入耳,或是老西关骑楼传来的粤剧折子戏唱段。“香云纱也是广东情怀给世界独一无二的承诺和爱。”该剧导演、编剧闫兵说道。
从中苏友好大厦到流花展馆再到今天的琶洲展馆,《广交天下》的“广”不仅是广州的“广”,也是“广交朋友”的“广”。66年来,广交会“广聚天下货、广邀天下客”,有一种“广交会精神”亘古不变。“敞开怀,通四海,春常在,向未来。”这是剧中唱段常常出现的字眼。当万商云集,有一份爱,走过曾经和未来,是和平友爱的中国豪情;有一个梦,连接五洲和四海,是诚邀天下共享商机的中国胸襟。
剧中斑斓多变的色彩渲染令观众印象深刻。
为重现“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变迁,创作团队遍寻资料,走访多名“老广交”。据介绍,全剧除主人公展开的中法恋情,还将多位参展客商、志愿者的故事熔于一炉。闫兵发现,首届广交会上港澳客商占比超八成,成交额创下占全国创收现汇额五分之一的奇迹。于是,剧中加入香港商人秦志荣这一角色,其人物原型是一位连续60多年坚持参加广交会的香港商人。同时,男主角乔诚的“诚”、女配角乔一诺的“一诺”,都是粤商“诚信实干”品质、中国人“一诺千金”精神的写照。
令在场观众陈女士印象深刻的是,《广交天下》非单纯“表演”广交会,而是借由广交会的背景,来体现属于岭南人独有的文化底色和中国人“天下大同”的理想,这种情感是世界共通的。据观众吴同学的感受,舞台色彩的斑斓多变、戏剧节奏的明快敞亮,浸透着浓郁的“现代感”和“都市感”,它所表现的氛围动人,相信每位广交会的参与者除却经贸方面的往来,都会找到一些“能留下来”的东西,奉献爱、收获爱。
“好宝”“好妮”在首演现场携“全球客商”比心。
“广交会永远年轻”是《广交天下》传递的意象之一。在主创团队看来,每一届广交会都在向世界展示最时尚、最青春的中国形象。与广交会一样,《广交天下》的舞台属于年轻人。其由珠影乐团、珠影广州歌剧院、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的年轻学生们共同演出,蓬勃朝气感染在场观众,剧院热烈掌声经久不息。有爷爷辈的“广交会老友”观众告诉记者,以年轻一代来演绎广州,更能展现千年商都历久弥新的魅力。
“我有仔细地去听一些片段。无论是舞台的灯光或音乐效果,还是演员的动作力度和演唱情绪,都让我感到震撼。”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录音技术与艺术专业的大一学生李芷菁很欣赏《广交天下》的首演呈现。“我知道演员们前期付出许多辛苦努力,一直很期待,身为他们的校友看到今天的表演真的感到好开心。”
岭南元素,年轻演员,“千年商都”焕发新活力。
(原标题《<广交天下>都是爱:“当你来过,心会在这里留下”》)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