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才“强磁场” 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实习生 谭苏昕 记者 何龙/图
2023-04-15 21:45

如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在4月15日举行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深圳论坛·国际科技创新城市峰会上,多位中外嘉宾对大湾区创新合作、创新生态建设以及人才优先发展等主题发表精彩演讲,以期加强互学互鉴,荟萃全球智慧,共同提升城市对科技创新要素的吸引力,构建人才“强磁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变量

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卜玉龙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如果没有人才,创新落不了地。在驱动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各类要素中,人才是非常关键、非常活跃的要素,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最大的核心变量。

卜玉龙表示,那些营商环境好、产业布局优、创新氛围足、人文气息浓、发展平台大的地方,容易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城市要实现持续的科技创新,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进而塑造领先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人才优先发展,引才、用才、留才放在首要位置,从而才能持续健康地为城市发展赋能。

如何更好地吸引国际人才,英国商业贸易部公使衔参赞施睿耀给出建议。

“中国有非常积极的政策和举措吸引来自全球的人才,我认为在很多领域都可以支持中英之间的合作。”施睿耀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如果想吸引国际人才到一个城市,就需要建立机制让他们可以自由地流动。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方法是明确告诉他们一个城市正在寻找什么样的人才,并提供一个方式让他们参考。例如中国许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都建立了稀缺人才证书目录,这个证书目录包含了各方面需要的人才基准。我们已经与相当多的城市合作,支持他们纳入高质量和国际认可的英国资格证书,以便他们吸引国际人才。

创新生态的三大基石

以色列是全球闻名的创新之都,怎么样在贫瘠的条件下生存发展?

“必须动用智慧,要去投资、去创新、去发明,这可能就是我们的秘诀。”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馆总领事高文表示。

高文表示,以色列必须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从基于资源型的发展到基于智力型、知识型发展,因为他们国家没有什么先天的资源禀赋,因为只有通过科创,他们才能保持在国际上的地位。

高文表示,过去有很多人讲到政企合作、产学研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政府和私营企业的合作是他们政府一开始就致力做的,这是打造创新生态的基础。另外,教育体系、融资体系、法律法规,所有这些要素联合在一起,才能打造一个生态系统,让企业蓬勃发展,而这个生态系统要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能达成三件事:

一是找到未来的新趋势、新技术。比如,中国找到了电动车这个非常大的需求,打造了电动车生态,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色列一直在致力于寻找未来的新赛道和未来全世界将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

二是有能扩大和规模性发展的能力。以色列国土面积很小,一旦有一个新技术,就必须尽快规模化,跟所有在以色列境内以及在国际上的企业和合作网络进行协同。

三是解决全球挑战。比如海水淡化和灌溉技术,不仅让以色列人民有水用,也让别的国家和地区受益。这是我们的创新生态非常重要的三大基石。

推动大湾区创新科技合作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百大科技集群第二名。

对此,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刘华表示,排名主要基于两项指标,分别是PCT专利合作条约中申请的专利量和在全球顶级科技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以及论文被引用的量,结合作者的地理位置,测算出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排名位居全球第二。

“香港创科是国家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创新科技合作,共同为大湾区和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在视频演讲中表示,特区政府就香港未来的创科发展制定清晰的方向和重点策略,贯彻顶层规划和设计,按照四大发展方向推动香港创科发展。 其中一大方向就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特区政府一直跟中央紧密联系,推动制定更多政策措施,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让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原标题《构建人才“强磁场”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实习生 谭苏昕 记者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