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观察 | 消金公司2022年“成绩单”:前三利润总和占比超七成,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谢惠茜
2023-04-14 16:59

随着近日多家上市公司相继披露2022年业绩报告,其旗下的消费金融(下称“消金”)公司的业绩也随之浮出水面。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30家持牌消金已有18家披露了2022年业绩数据。其中,招联消金的业绩表现依然“一骑绝尘”,无论是营收、净利润还是资产都遥遥领先于业内——其去年营收175亿元,同比增长9.84%;净利润33.29亿元,同比增长8.68%;总资产为1643.46亿元,同比增长9.79%。

招联消金业绩“一骑绝尘”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晋商、海尔、蚂蚁、小米、哈银、兴业、平安、中银、唯品富邦、中原、湖北、招联、阳光和中邮等18家持牌消金公司披露了相关财务数据。

除了招联外,兴业消金以去年101.15亿元,同比增长20.54%的营收,24.93亿元,同比增长11.79%的净利润,连续三年位居第二。此外,位居第三的也依然为马上消费。据其披露数据显示,2022年,马上消费全年实现净收入135.30亿元,同比增长14.48%;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9.34%,两个指标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营收同比增长来看,中银消金以营收同比26.40%的增速位居第一,其去年营收为67.58亿元。紧随其后的是中邮消金,去年营收为60.48亿元,同比增长6.37%。

中邮消金是近年来消金行业的一匹“黑马”。从历史业绩来看,2018年,其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199%;2019年,营收37.25亿元,净利润3.49亿元,同比增长72%;2020年,营收48.63亿元,同比增长31%,净利润4.02亿元,同比增长15%。2021年,营收56.86亿元,同比增长17%;净利润12.29亿元,同比增长206%。

从净利润增速来看,小米消金在去年上半年亏损的情况下,最终不仅成功扭亏为盈,还成为消金公司净利增速第一——2022年小米消金实现净利润1084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368万元增长了195%。中原消金去年的盈利情况也不错——其去年净利润为3.33亿元,同比增长64.85%。

行业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和马上消费,去年的净利润之和为76.1亿,占18家已披露净利润的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之和70.6%,行业马太效应依然明显。

连背靠“大树”的蚂蚁消金去年的净利润约为8.41亿元,与“前三甲”的净利润不是一个级别。其他消金公司更不用说——相较于头部机构赚得盆满钵满,中腰部的消金公司的净利润大多在2亿边缘线上挣扎。其中,阳光、湖北、北银、晋商、宁银、小米和唯品富邦消金的盈利均不足2亿,北银、晋商、宁银、小米和唯品富邦消金的净利润还未破亿,分别为0.87、0.52、0.26、0.11和0.072亿元。

宁银消金去年净利润同比增幅高达89.12%,为0.26亿元。在已经披露业绩的公司里,晋商消金则是少数几家出现营收、利润均双双负增长的消金公司——其营收4.28亿元,同比下降22.18%;净利润为0.52亿,同比跌幅15%。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消金行业马太效应不断加剧,行业出现分化。银行系、产业系、互联网系等各种“派系”中以银行系实力最为强劲,主要是因为银行既具有庞大的资金实力,同时也能够依托母行网点及线上资源形成协同。

她进一步指出,现阶段,尚未出现消费金融公司直接上市的案例,消金公司的业绩数据披露不全且口径参差不齐,仅从目前的“座次”仍难以窥见消费金融行业全貌。预计未来行业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且“座次”洗牌的情况仍有可能出现,例如一些流量庞大的互联网巨头目前经营贷款业务仍以互联网小贷牌照为主,待获取消费金融牌照后,将很有可能成为“搅局者”。

(原标题《产业观察 | 消金公司2022年“成绩单”:前三利润总和占比超七成 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周斐斐

(作者: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谢惠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