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国家级建筑健康诊治中心、发布全国首个“工业上楼”技术包……聚焦罗湖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文/图
2023-04-13 22:47
收录于专题:罗湖要闻

创立国家级建筑健康诊治中心、发布全国首个“工业上楼”技术包、运用BIM技术打造智慧智能建筑……4月13日,在“罗湖发布”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专场上,罗湖区住建局携手辖区四家重点建筑业企业共同带来“新地标 新技术 新材料 罗湖区建筑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主题发布,展现辖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新”给建筑业强区插上腾飞翅膀

从国贸大厦到地王大厦,从京基100到城脉中心,深圳城市地标建筑不断在罗湖区涌现,这是罗湖建筑业的“新地标”;国贸大厦施工首创滑模施工技术,京基100建设创造超高强度混凝土417米超高泵送的佳绩,城脉中心在建筑科技加持下于施工工艺、技术专利、学术论文等方面多点开花,这是罗湖建筑业的“新技术”;推广气凝胶应用,深耕光伏玻璃技术,致力沥青新材料研发应用,这是罗湖建筑业的“新材料”。

建筑业是罗湖区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全区建筑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向着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智能化不断前进,建筑业全产业链实现了跨越发展。“目前,罗湖区建筑业企业共有1337家,其中规上企业119家,一级资质143家。”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局长马晓东介绍,其中,全市建筑业产值前百强企业中罗湖占13席,全国建筑装饰企业前十强中罗湖占6家。

据了解,罗湖区还发布了一系列建筑业扶持政策,涵盖新迁入或新设立建筑类企业落户,一次性最高奖励250万元;新迁入建筑类企业购房,最高给予1亿元购房扶持;新迁入建筑类企业租房,最高给予500万元租房扶持;企业项目获得奖励的、企业取得新资质的、全职引进顶尖行业专家院士的,最高奖励400万元。持续吸引建筑业优质资源和人才流向罗湖,筑牢传统建筑业强区的优势。

创新既有建筑幕墙检测,守护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超声相控阵、万能试验机、恒温恒湿箱……这是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既有建筑检测实验中心所配备的‘高精尖’设备,这些设备主要用于既有幕墙检测工作。”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洋表示。据悉,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罗湖区土生土长的驻深央企。

截至目前,我国建筑幕墙保有量超过17亿平方米,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建筑幕墙生产及使用的国家。部分既有建筑幕墙使用期间存在材料老化、性能退化等问题,导致“高空炸弹”损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给群众的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威胁,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

中建深装作为罗湖区重点建筑企业,38年来,从位于罗湖的特区“地标”之一的国贸大厦,到2022年12月中建深装既有建筑幕墙检测实验中心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到2023年2月该中心又被认定为广东省既有幕墙无损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再到同年3月该中心又迎来中国建筑城市更新与智慧运维工程研究中心(建筑健康诊治)揭牌。以罗湖为出发点,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不断诠释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高质量转变,成为推动罗湖乃至全市建筑行业发展的强劲推力。

2018年5月,由中建深装主编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标准《既有建筑幕墙改造技术规程》顺利通过行业专家评审,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年7月,中建深装牵头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首个既有建筑幕墙检测及维改技术中心。2020年8月,中建深装又成立了既有建筑幕墙检测实验中心,已具备为国内既有建筑幕墙检测、维改技术研发及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的能力,成为罗湖区建筑行业的一块招牌。

“目前,中建深装已多次参与深圳、上海、天津等政府组织的幕墙排查工作,为全国超2000个幕墙项目提供了安全检测和维保服务,全力以赴守护好群众‘头顶上的安全’。”刘洋说。

“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理出工业化装配的新思路

高层大跨度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模块化结构体系、钢筋绑扎机器人、自行走式实测实量机器人、超低能耗多功能一体化外墙……浏览中建八局深圳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与罗湖区住房和建设局携手推出的全国首个“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创新性、突破性、特色性首先映入眼帘。

记者了解到,为满足“工业上楼”项目对建筑的功能需求,该技术包首次推出“高层大跨度装配整体式预应力模块化结构体系”,构建“堆叠式空中工厂”,可实现30m以上跨度、并满足重型设备上楼、功能灵活可调等生产需求。与传统的非预应力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相比,预计可节约预制构件运输吊装费用17%,提高施工效率约11%,降低综合建造成本约8%,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促进、双提升。

近年来,中建八局深圳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坚持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人工智能为基础,形成了以钢筋绑扎机器人、移动式布料机器人、建筑3D打印机器人为代表的系列智能装备。其中,钢筋绑扎机器人是国内首台可直接应用于施工现场的钢筋绑扎智能装备,可自动识别钢筋绑扎点并自主执行绑扎动作,在智能建造领域掀起了一波浪潮。

不仅如此,技术包还进一步融合了中建八局自成体系的超低能耗多功能一体化外墙、BIPV、钠电池分布式储能等光储直柔新能源技术。经实际应用及研究表明,上述新能源技术每年可为一个项目减少1000至5000吨二氧化碳排放,提高约5至20%能源效率。

中建八局深圳城市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指挥长宫华路表示,推出“工业上楼”专项技术包,一方面可以解决“工业上楼”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空间、荷载、运输、工艺、运维、成本等关键问题。另一方面可为国内同类项目提供更加优质全方位的标准化技术服务,推动工业用地增量提质、存量提效。

气凝胶赋能建筑科技,“小巨人”企业助力“双碳”战略

“通过在中储粮广东、海南、四川、福建等二十多个实仓验证,经过两年实际应用测试,使用气凝胶绝热涂层后仓温可降低5℃以上;仓内空调运行时间显著减少,年节能38%至50%,效果显著。”深圳中凝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天赋分享了气凝胶的作用。

据悉,气凝胶作为国家战略性前沿新材料,对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建筑品质,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在国家碳排放新规要求下,气凝胶新型建材成为建筑节能降耗有效技术途径之一,能够显著提升建筑围护结构的安全和节能效果。

在建筑节能以“隔热”和“减少空调制冷能耗”为主要目标的南方地区,中凝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一款薄型的高性价比方案——气凝胶绝热涂层系统。“该系统是由多功能底漆、气凝胶中涂层和气凝胶绝热面漆构成的一个节能装饰一体化系统,可应用于建筑外墙表面和屋面,具有安全、环保、节能和性价比高优势。”王天赋介绍。

除了气凝胶绝热涂层系统以外,中凝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在气凝胶新型绿色建材方面还开发了气凝胶无机保温膏、气凝胶保温毡、气凝胶隔音涂料、气凝胶多功能木板等系列产品。

中凝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最早推动气凝胶技术产业化的领军企业之一,多年来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发展主战略,致力于气凝胶材料生产制备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已成长为集气凝胶及其复合材料应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认定为广东省气凝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气凝胶行业首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壹品慧BIM“D+E+N”体系,构建双碳业务生态圈

“我们认为,运维阶段BIM技术和段负荷侧能源管理相结合将会形成一个新的蓝海市场。”中燃集团下属壹品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成宇表示。

以一个建筑的设计使用寿命50年计算,在建筑全生命期的时间分布上,规划设计阶段2年、施工建造阶段3年、运营管理阶段50年、拆除阶段1年,其中运营管理阶段的时间是最长的。随着“双碳”目标升级为国家战略,建筑作为与工业、交通并列的三大高耗能领域之一,全生命周期碳排占比达55%以上行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在以运维为主的阶段里,由于使用能源导致的建筑运营碳排放占建筑全生命周期排放的70%以上,其中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导致的直接碳排放、使用电力和热力导致的间接碳排放等。

“在低碳转型、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要求我们需要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碳排放的因素分析,进行一体化的考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有效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才能推动建筑行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薛成宇说。以上这些目标的实现,BIM是重要的抓手之一,BIM的核心价值是做性价比高的建筑,可计量、可分析的建筑。

据了解,BIM技术在能源创新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帮助能源领域排摸家底,一屏统管能源问题,模拟、验证、预测、控制能源的全生命周期,形成有效的科学决策。

中燃集团下属壹品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能源为切入点,在BIM基础上搭建数字孪生模型,与集团传统能源业务深度融合,打造“D+E”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了综合能源系统可视化呈现,同时实现了过程管控,将对数字模型的操作应用于能源系统,实现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双向互动。

不仅如此,基于不同的应用场景,“D+E”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还进一步扩展升级为“D+E+N”体系。“‘N’不止是指供能、用能、储能、能效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应用场景,也致力于绿色运营的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业务联动、数据融合、IOC等综合管理平台,促进建筑、园区、城市更加绿色、安全、可靠、智能地运行。”薛成宇介绍。

编辑 刘春雨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杜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