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今日(4月13日)正值“耕耘者振兴计划”发布实施一周年。2022年4月1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的通知》,全面启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计划利用2022年至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线上培训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的目标。截至今日发稿,该计划已经落地28省,线下面对面培训30720人。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如何做到凝聚人、留住人、培养人、甚至吸引人,最终通过内生动力的策源实现振兴?“耕耘者振兴计划”又是如何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稳步实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目标?本篇文章为您娓娓道来。
2023年2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底张乡中高村支部委员李少武在“为村耕耘者”小程序上,写下了一篇名为“‘耕耘者’的脚印”的学习日记,上面记录着:脚印一,期待“耕耘者”开启;脚印二,一幅“词云图”,一面党旗,鲜艳的中国红……
李少武在“为村耕耘者”APP中写下的日记
像李少武这样村支部的委员还有很多,他们正通过“为村耕耘者”聚集云端,一群人的“耕耘”正逐渐改变着当地的村庄面貌。
“我们是为这些在基层推动乡村振兴的人助力,他们才是主角,所以‘耕耘者’我觉得最能体现农民主体地位。而我们助力他们,我们也是‘耕耘者’,我们在云端为‘耕耘者’而‘耕耘’。”腾讯集团高级政务专家、腾讯“为村耕耘者”项目负责人陈圆圆口中的“耕耘者振兴计划”,如今已经走入全国三十余万人的生活中,探寻着乡村振兴的答案。
2023年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优化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开展‘耕耘者’振兴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
《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细则
“耕耘者振兴计划”实施的背后,离不开深圳充分发挥资金、创新、人才等优势,为全国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深圳力量”也因“耕耘者振兴计划”拼上一块完美的图景。
(一)政企合力推动:全新实践模式在全国开花结果
2021年9月13日,“耕耘者振兴计划”全国首期培训班在四川广汉开班。正值中下旬,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相关负责人希望能利用深圳社会帮扶资金和资源,将此计划做更多的推广。因此,在第一时间与腾讯及深圳市经理进修学院对接,并多次整合、评估材料后,“簕杜鹃”助农行动暨“耕耘者振兴计划”应运而生。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将计划引入深圳对口地区及深汕特别合作区,推动计划覆盖“60+1”县。
“耕耘者振兴计划“首期乡村治理骨干专题培训班
2022年一开年,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召开多次党组会、专题协调会与政企对接会,推动“耕耘者振兴计划”落地落实。2022年1月4日至8日,新年首期示范培训班在汕头市澄海区顺利启动,而后拉开了深圳对口帮扶地区“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班的序幕。
首期培训班共有60人参加培训,培训后10名干部和20名治理骨干成功晋级,并将参与第二阶段湖南省油溪村的实地研学培训,现场学习乡村治理方法。这种按照线上培训、线下初训、研学培训、进阶培训、成果分享五个层级不断进阶的培训路径,正是“耕耘者振兴计划”对于乡村人才培训打造的新模式和方法。
“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阶段
“耕耘者振兴计划在最初到各地实施时,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理解的:为何要将简单的培训课程复杂化?”陈圆圆回忆道,线上线下考核培训、再到之后的层层晋级,无一不考验着组织上的协调与管理。
但培养乡村振兴人才,必须重实效,这需要对培训方式进行一些的创新,改变既往理论较多实践较少的讲授式培训模式。“以往的传统培训,对时间碎片化、经验较为丰富、目标意图更明确的成年学员,很难将系统的知识体系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甚至技能。”陈圆圆认为。在乡村有过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她,眼中课程的金标准即为“带着问题来,带着解决方案走”。以此为目标,“耕耘者振兴计划”不断打磨,线上线下多个阶段并包括主题研讨、学习成果路演等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课程体系设计才逐渐成型。
“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内容
深圳以政府引导为牵引、社会力量为主导,政企合作汇聚各方资源和合力全面部署落实“耕耘者振兴计划”。开展培训班一行人的身影,逐渐在深圳对口地区及广东省乃至全国重点帮扶的地区,他们在前年春天播种,不断书写下谆谆教诲的故事。目前,“耕耘者振兴计划”已在全国累计培训共30720人,他们现在依旧在全国不停奔波,为改变乡村不断地奋进。
腾讯“为村耕耘者”项目负责人陈圆圆
(二)乡村治理的法宝:“积分制”实现千万个从“0”到“1”
一趟湖南省油溪桥村研学之旅,广西河池都安县大崇村党支部书记韦荣成觉得收获颇丰。
油溪桥村15年来的山乡巨变,离不开“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这个制胜之宝,受油溪桥村启发,2021年,韦荣成下定决心推行“积分制”,把油溪桥村的模式复制到大崇村来。
油溪桥村的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7年的800元增至2021年的28600元
然而“一键复制”并非一件易事,想要实现好的管理,必须结合当地村情,找到“积分制”的切入口。之前油溪桥村实地研学正是“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的第二部分,韦荣成得以找到油溪桥村实地研学的腾讯团队替他参谋。在腾讯“为村耕耘者”团队的协助下,大崇村逐步搭建起一套适合村里的“积分制”体系。
村民蒙月妹的儿子考上大学,按照大崇村的积分规则获得了5000分,后来她参与腾讯在大崇村组织的“积分兑换瑶山羊养殖权”产业帮扶项目,兑换到了6只瑶山羊的养殖权。
村民蒙月妹用积分兑换6只瑶山羊的养殖权
通过鼓励采用“积分制”用积分兑换瑶山羊,经过2年的发展,大崇村已经脱贫摘帽并迈向乡村振兴,2021年大崇村合作社项目可分红利润33.7万元,相比上一年翻了3倍多。
大崇村对油溪桥村“积分制”模式的复制过程,是“从0到1”的本地化复制,“耕耘者振兴计划”的培训重点之一则是将“积分制”这套村级事务管理模式带给全国重点帮扶的区域,实现千千万万个“从0到1”。
“积分制”实施后,像油溪桥村、大崇村这样发生变化的村庄还有许许多多:四川省广汉市金鱼镇月湾村村民在“积分制”管理模式的调动下,共同参与重要灌溉沟渠包家堰的修复,得以将水源引入农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观一村的党群服务心愿墙上,越来越多心愿通过“积分制”管理而实现……
广汉市金鱼镇月湾村村民修复包家堰前后
农业农村部合作经济指导司高小军处长曾说:“我们的考虑就是‘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或者是带动一个社。”他表示,“耕耘者振兴计划”的组织实施,远远不止“积分制”这一个内容,还将包括新型经营主体怎样带动小农户等更丰富的内容。
腾讯“为村耕耘者”团队因地制宜对村庄进行产业帮扶,创新消费帮扶模式;在今年还推出产业研学班“叮咚买菜”专班,为农户开展产销对接、发展订单农业……深圳的资源与优势因“耕耘者振兴计划”传递到各帮扶地区,不断更新的培训内容,将更进一步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三)让村民们上OA:将乡村治理工具搬到网上
如何将“积分制”“清单制”等真正变成一个个易用可用能推广的工具?随着“积分制”数字化需求的浮现,乡村版OA“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应运而生。以往需要一袋袋档案记录的文件,绑定“积分制”规则后,平移到网上,登记、审批和公示的一套流程被打通,村民们通过此数字化平台,逐渐建立起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
乡村版“OA”村级事务管理平台
山西省河津市西磑村有一个风俗,村民除了在婚礼当天需要摆宴席,婚礼在筹备的过程中还要请客吃饭,按照每个村子6个碟子、8个碗的习俗,单户最少要花上一万多元大宴宾客。当地的村民认为,这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没有人敢于打破原有的村俗传统。
西磑村村民通过“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议事
村民薛效军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将废除婚礼前筵席的想法发了出来,村支部书记薛民看到后,立刻在平台上回复并进行议事环节,请各位村民就村里的红事发表意见。之后,村民们通过“村民说事”上的投票,就此事进行态度表决,5天后表决结果出来了:209票赞成,1票反对,从此,西磑村《村规民约》的新条款诞生了——村民家举办婚礼前不摆宴席,简化为更简单的流程。“村级事务管理平台”这样的数字化平台帮助西磑村完成了将少数人参与的治理向多数人参与的治理转变,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准。
西磑村村民通过“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对议事进行投票表决
西磑村《村规民约》新条款的诞生
“3374条村民说事,说出咱村新希望。”这是在“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上的号召,平台上“事事有回应”的氛围慢慢编织出了村民们共建共治共享的图景。截至今日发稿前,“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已覆盖31省6625个行政村,服务村民超过125万人。
数字化工具是“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可持续”的关键。学以致用的数字化工具,不再让“寓教于学”仅局限于单次的培训,而是成为了乡村治理这趟长跑旅程的持续推动力。“科技能力、数字化能力是腾讯的核心力量,也是深圳的力量。我们正通过这种力量,为乡村赋能,希望以此真正地为乡村带来面貌改变,实现乡村振兴。”陈圆圆说。
“为村耕耘者”囊括了农业技术、课程方法等农业领域专业内容和日记本、专题社区等交流区域,为培训干部提供乡村版的“百科全书”;“耘植保”具有AI智能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的模块,为村民们提供组件,针对性解决农作物种植和管理问题。据了解,“耕耘者振兴计划”还将为优秀的“耕耘者”提供更多的产业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目的”。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耕耘者振兴计划”发布实施一周年 | 探寻乡村振兴的答案: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