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各方为何都坚定看好深圳?听听创业者、投资者的“答案”

深政观察
2023-04-05 09:31
摘要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实现历史性跨越。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4月4日,有两件事引起小政关注——

其一,是深圳“人工智能第一股”诞生——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科创板,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博士讲述在深圳创业的经历,感慨万千。他说:“真正能鼓励企业创新的,不是政府大把撒钱,而是真正打造出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运行机制。深圳对云天励飞最大的支持就是向我们开放了人工智能市场,深圳的勇气和信任成就了我们。”

受访者供图

其二,是坪山区政府和赛诺菲疫苗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开启新一轮深化合作,将继续加速创新疫苗产品准入和推动坪山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做实做强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

图源:坪山发布

而就在此前,4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发布,深圳上榜,在“市场机制改革”“投资建设完善”维度中表现亮眼。4月2日,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城市投资吸引力指数报告》,福田区综合得分位居2022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县(区)第一名。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实现历史性跨越。商事主体总量、创业密度稳居全国第一。

在小政看来,创业者、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市场主体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之下仍能逆势增长,正是对深圳营商环境最直接的肯定,也正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韧性所在、信心所在。

改革的力量

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有效供给资源

最初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今天近千人的企业,研发出全球首套城市级动态人像识别系统、全球首款5AIOT芯片DeepEye1000,首次提出自进化城市智能体概念……“深圳的勇气和信任”成就了云天励飞多个“第一”。陈宁表示:“回国创新、来深创业,是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没有之一。”

创业者为什么愿意来深圳?很多创业者和陈宁有相同的感受:深圳“真正打造出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运行机制”。

深圳湾总部。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近年来,深圳以“一号改革工程”的力度在全国率先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营商环境改革措施从1.0版到5.0版,不断在迭代升级,开创国内多项“先河”,实现了很多重大突破。

深圳始终坚持市场化方向,一项项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清除市场壁垒,以许可审批制度改革为起点,通过事前审批和事中事后监管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着力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

深圳立足企业全生命周期有效供给资源,厚植创新创业优渥土壤。在市场准入方面,有序放宽先进技术、金融投资、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聚焦要素市场,形成资金、人才、土地、数据、技术等各类生产要素的有效供给,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税费、融资、用工、发展空间等方面难题,培育长效机制。搭建商事主体全生命周期“一窗通办”平台,至今通过平台办理业务118万余笔,为企业节约创业资金2亿多元。

深圳全力为企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在深圳,开办公司有多便利?深圳在全国首推的“无人工干预智能审批”服务,已将商事主体设立审批时限压缩到几十秒。在全国率先探索企业年报和所得税年报“多报合一”,建立全市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众多首创之策、创新之举,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办事效率,降低了经营成本。

深圳持续加大惠企利企助企力度,坚持把市场主体保护好,积极支持“个转企”“小升规”,同时积极培育更多一流企业,想方设法让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

小政了解到,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出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推行涉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等。相信一系列举措的实施,能进一步提升深圳营商环境,把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成为深圳闪亮的金字招牌,激发出全社会更大的活力和创造力。

开放的广度

外资纷纷抢滩深圳兴业投资

4月4日与坪山区政府签署合作意向书的赛诺菲,与深圳结缘已久,在坪山深耕多年。2019年,深圳市政府与赛诺菲疫苗签署《疫苗创新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2021年,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在坪山区落成。赛诺菲疫苗大中华区负责人张和平曾在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表示:“投资深圳就是最好的选择。”

这是外资外企看好深圳、投资深圳的一个缩影。这背后,既有当下营商环境的引力,更离不开对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

向海而生的深圳,始终将发展置于全球坐标系中,打造更优开放环境,实现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圳一直主动和国际先进规则体系进行衔接,推出便利跨境贸易投资的改革组合拳,充分发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合作平台作用,积极推动深港澳企业资格互认、简化深港澳跨境商事登记、创新“深港澳注册易”服务等,让规则更好衔接,让要素流动起来。

前海航拍图。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最近,深圳在“走出去”“请进来”方面动作频频。3月28日,市委主要领导走访外资企业,进一步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当地时间3月16日至21日,深圳市政府代表团访问西班牙、以色列,举办经贸合作交流会、科技创新交流活动等,签署了一系列投资合作项目。3月29日,中德(深圳)经济论坛在深圳举办,中德企业挖掘合作意向需求128个。深圳各级各部门也纷纷奔赴世界各地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外资外企积极回应,达成了一批又一批合作意向。

外资纷纷抢滩深圳兴业投资,重磅项目加速落地。比如,在3月29日举办的中德(深圳)经济论坛上,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天石表示,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深圳投入,持续研发最新技术产品,助推深圳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如,龙华区代表团1月赴日本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与富士胶片集团就企业数字化转型达成合作意向,2月项目即落地,富士胶片制造(深圳)有限公司在龙华的深圳数字工厂开工……今年第一季度,深圳新登记外资企业972户,同比上升11.21%。从外资企业注册数量的大幅增长,充分说明外资看好深圳、选择深圳、“做多”深圳。

面向未来,深圳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机遇和挑战,积极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环境和营商规则,既用好全球市场和资源发展自己,又积极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服务的精度

打造“有速度更有温度”的范本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发布活动推出的深圳营商环境风采宣传片中提到,“建立亲民、高效的现代政务体系,有速度更有温度的深圳范本。”

经济学家、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未来营商环境推进,应“从普惠性到个性化方向拓展”,要深入企业内部,“一事一议”解决问题。

其实,这方面深圳已经在不断发力。

近年来,深圳深化“放管服”改革,科技赋能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深i企”平台汇集7800多项涉企政务办理事项,全面实施“政策一站通、诉求一键提、业务一窗办、服务一网汇”全链条涉企政务服务体系,政务服务更加利企便民,全市99.94%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99.29%的行政许可事项实现零跑动办理……凸显了深圳“速度”和效率。

深圳还致力于落实每一处细节、补齐每一块短板的精进提质,提供更有“温度”、更个性化的服务。今年以来,市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行业协会商会、供应链服务企业等座谈会,深入企业一线密集走访调研,安排一系列与企业见面的活动,认真聆听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企业的困难和需求,强调要竭尽全力、竭尽所能帮助和服务市场主体,了解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我们做什么,找准我们能做什么、能做成什么。出台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靶向发力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各区各部门设立企业服务专门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培育最好土壤,提供最好服务,给予最好支持,成为商事主体蓬勃发展的深圳底色。

前段时间,市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及重点任务清单,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从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保障企业获取经营场所、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等10个方面提出100项重点任务,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保障和支撑。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深圳市商事主体突破400万户,实现历史性跨越之后,如何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4月1日举行的“北大深圳论坛2023”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认为,“量变”后更要谋“质变”,“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更需要集中力量攻克一些技术创新问题,所以深圳的商事主体结构还有进一步发展和调整的空间。”“政府应该营造一个更加国际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给企业更多的发展空间,赢得市场的信任,帮助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树立信心,在新时代作出更大贡献。”

(原标题《各方为何都坚定看好深圳?听听创业者、投资者的“答案”》)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政观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