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为新时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需要在打造人才智汇“新高地”、构建人才培养“蓄水池”、搭建人才集聚“强磁场”、锻造人才成长“加速器”等方面下功夫。
1 真心爱才,打造人才智汇“新高地”
重视人才首先在于真心爱才,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关爱人才真诚竭力。要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真心爱才体现到行动上,努力使人才施展才干有机会、建功立业有平台、发展进步有空间,真正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一是充分尊重人才。奋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要大力表彰和广泛宣传爱党报国、敬业奉献、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氛围,以优秀人才推动事业发展。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重视人才,当好“伯乐”,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为广大优秀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
二是主动关爱人才。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多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诚帮助人才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真心关怀人才身心健康,在安家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解决其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对人才的关怀,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领导干部带头联系人才,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涵养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通过敬才、爱才、用才来感染、感动、感召人才,不断开创人才济济、事业振兴的新局面。
三是善于激励人才。加强人才工作的考、选、用、评和保障等制度建设,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人才管理制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让人才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允许失败、宽容失败,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2 悉心育才,构建人才培养“蓄水池”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当今时代,随着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要把悉心育才贯穿到推进转型发展、改革创新的全过程,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充分依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人才头脑,用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实践补足人才精神之“钙”,用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指引人才砥砺前行,用伟大的事业和光明的未来激励人才不懈奋斗。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促使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二是增强能力本领。只有经过急难险重任务的考验和大事难事的历练,广大人才攻坚克难的能力、抓工作的魄力和毅力才能得到提高。培养各类人才具备干事创业的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脚踏实地,专攻业务,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积极主动投身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努力建功立业,彰显个人价值,在推动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攻坚克难,争创佳绩。
三是注重实践锻炼。实践是培养人才的大课堂,是人才百炼成钢的大熔炉。鼓励引导人才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积极为有发展潜质的优秀年轻人才加快成长铺路搭桥,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第一线、遂行重大任务最前沿、科技创新攻关的主战场经受磨练。主动投身基层一线,深入群众处理难题,在栉风沐雨中长本事,在为民服务中砥砺初心,在重大任务最前线提升各种能力,保障“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3 倾心引才,搭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千秋伟业,人才为本。人才作为国家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在选拔引进用好人才上下功夫,拓宽引才聚才渠道,让人才更自由地流动。着力搭建人才集聚“强磁场”,在创新人才引进的政策、思路、评价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是以新政策引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政策引才是人才引进的常用方法,为更好地吸引人才,一方面要提高政策引才的针对性,聚焦本土在外人才,让有意愿返乡创业的人才回乡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强政策引才的个性化,对于不同岗位、不同行业的人才,在政策上要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更符合人才的实际需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让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四面八方流入。
二是以新思路引才,增强人才吸引力度。对于人才而言,他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追求心中的“诗与远方”,这就需要在引才的思路上创新,大力推动人才国际交流,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引才格局,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宣传,让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成为响亮品牌,让更多人才慕名而来。
三是以新评价引才,激发人才创新潜能。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潜能,让他们在创新舞台上大展身手,在各项事业取得全新突破,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焕发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蓬勃力量。
4 精心用才,锻造人才成长“加速器”
爱才、育才、引才,归根到底是为了用才。只有用好人才、才尽其用,才能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当今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通过精心用才,加速人才成长,为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发挥人才最大效能。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方法,为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增强人才内生动力。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创新抓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责任,建立人才工作合作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格局。围绕人才“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坚持需求导向,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构建全域激励的人才工作体系,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的内生动力。
三是优化人才服务体系,焕发人才创造活力。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创新创业,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深度、升华服务温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激发人才创优争先动能,加大优秀人才评选、表彰、激励力度,努力打造良好人才工作生态。及时掌握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千方百计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为广大人才创造舒心、暖心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切实激发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郑洁: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紫妮: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标题《聚天下英才 铸复兴伟业》)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15
清平古墟文昌塔的日落盛景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 月 2 日拍摄于广东深圳宝安沙井街道的清平古墟。画面中,夕阳缓缓西沉,柔和的光辉洒在古老的文昌塔上,塔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与周边的现代建筑、葱郁树木相映成趣,尽显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勾勒出一幅静谧而又绚烂的秋日黄昏画卷。#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01:01
清平古墟国潮风,汉裳雅韵展新容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10月2日,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清平古墟热闹非凡,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在此精彩呈现。活动现场,身着汉服的表演者于舞台之上优雅起舞,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古老的墟落与国潮文化相互交融,碰撞出别样的魅力,尽显传统文化的独特风采与时代活力。 第三届“汉裳清平”国潮文化周活动于10月1日-8日焕新登场,邀市民共赴跨时空文化盛宴。活动还融合墟市烟火气,联动古墟商家开展开展优惠活动。#双节在深比心祖国##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不得了,不得了!10月1~2日利哥群星演唱会(达州~宣汉~巴人广场)黑龙、陈雅森、赵鑫、雪十郎、大壮及众多大网红:金美希(唐艺首席大弟子)、李青青、大洋芋、梦想山妹、云南顶呱呱(南瓜)、世界模特选美中国区冠军刘晨、甩尖子团队、涪陵黄大仙团队、贵州小伟哥团队、二妮(雪茄哥大徒弟)……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