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周末,风雨抵挡不了深圳人向前奔跑的热情。
在深圳东部,盐田山海半程马拉松在一片云蒸霞蔚中鸣枪开跑。
此为盐马。此前还有宝马,更早还有深马,未来可能还有南马,龙马、鹏马……在深马的鼓励带动下,深圳“马中生马”,可谓是越“马”越热闹。
进入2023年,以城市马拉松为代表的各项赛事在深圳火热起来。深圳各区积极举办各类赛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办好一场赛”与“提升一座城”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答案,早已飘荡在风中。
一
进入2023年,马拉松运动员何杰的名字逐渐家喻户晓。
在2023年无锡马拉松上,中国选手何杰获得第二名,中国选手杨绍辉获得第三名。虽然未能夺冠,但两人双双打破男子马拉松全国纪录。
对于马拉松选手何杰来说,2023年是一个不错的年份。不久前的深圳马拉松,他以2小时13分29秒的成绩成功夺冠。
深圳是何杰的福地。在深马夺冠的他仿佛打开了自己,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更多可能性的,对其的竞技心态有了很好的助力。
我们每个人并不都是何杰那样的专业运动员,甚至大概率上终其一生都无法取得何杰那样的专业成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超越自我、向往冠军的心。
可以看到,这些参加城市马拉松比赛的选手,既有专业的运动员,但大多数都是业余的马拉松爱好者们。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身处各行各业,但因为热爱生活,热爱体育,他们不断突破自己,激发自己更大的潜能。
何杰在深马上突破了自己,在下一站的无锡马拉松上打破尘封多年的全国纪录。如果每一个深圳人都能带着这种运动精神去突破自己,那深圳就一定可以。
千万不要小瞧精神力量对一座城市的提升作用。这股精神力量在本质上是一个城市的自我文化认同,对内起到凝聚团结的作用,对外有着形象标识的功能。
特别是在深圳这样的移民城市,这股不愿服输、突破自我的城市精神尤为重要。
二
无论盐马、宝马还是深马,举办一场城市马拉松做大量的前期工作。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场精彩的赛事背后,是对城市组织协调能力的大考,是对城市应急处理能力的演习。
路线怎么设置才能既彰显城市的品质,又让参赛选手不感到视觉乏味;已经确定的赛事日期,如果碰上雷暴天气,是否有安全参赛的相关备选方案,让比赛能够如期顺利举行?众多非专业选手参赛,如何在一些选手身体出现不适的情况下及时得到救治和处理?
所谓干大事,从来都是着眼大问题,做好小事情。
比如,此次深马首次增设前海路线,参赛选手从莲花山下的市民中心出发,以前海石公园为终点,跨越福田、南山、宝安和前海4个区域,让前海得以又一次向外打开更大“窗口”,让人们在跑“马”中看到了活力满满、蓬勃发展的前海。
又比如,此次盐马从地铁提前开通到赛后免费接驳;从专业补盐站到高密度补给、喷淋、再到赛后的冰敷、拉伸,丰富而有盐田特色的补给以及超贴心的“沙滩拖鞋”、完赛桶……这些服务措施和福利、玩法能让大家感受到来自盐田的热情和诚意。
在深圳的各项“马事”里,确实是可以窥探出这个城市运转能力的高效和智慧。毕竟,想要办好一场精彩的赛事和真正能办好一场精彩的赛事之间,还隔着很远的距离。
三
也许,有人要问:为一场不到一天的赛事,要投入巨大的财力和精力,花上数月时间来筹备,值得吗?
形象地说,成功举办一次重大体育赛事,无异于东道主主演了一部“现象级”热播剧。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社会的体育赛事,其意义早已超越了体育本身。城市马拉松既是一场高水平竞逐的体育赛事,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城市营销。
一场成功的城市马拉松比赛,是向外界展示与推介自我的窗口,赛场内外的精彩片段和无心插柳的小插曲们将牢牢聚拢外界眼球。
同时,聪明的深圳人在主办承办这些赛事的同时,将赛事宣传与文化旅游宣传有机结合,城市实力、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也将通过赛事窗口得到对外展示。
正所谓,文体搭台,经济唱戏,市民满意,皆大欢喜。
而且,通过各类“马事”和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在无心中积累深圳的信心和底气。
这些年,深圳一直都在说国际化,一直都努力提升自身的国际能见度。在一场场小型和中型赛事的磨砺下,是否可以畅想一下亚运会、亚洲杯、世青赛、世锦赛、乃至奥运会?
也许,深圳多年后的高光时刻,就在此刻烟雨迷离的各项“马事”中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原标题《南方观察 | 深圳的“马事”与城势》)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