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网站公示2022年广东省中学化学和生物学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获奖名单。经过层层选拔,全省共有266名教师参加此次竞赛。东莞有16名教师参赛,共荣获省级一等奖8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1个,创新奖10个,创新奖获奖人数位居全省第一!东莞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
本次活动涌现出一批设计简易、便于操作的创新实验案例。大家赶紧来看看咱们东莞老师带来的优秀作品吧。
阳焱发 初中化学 东莞外国语学校
阳焱发老师制作的创新教具玻璃管伴侣——多孔卡槽是一个圆柱形多孔结构的药品固定仪器,通过对卡槽底部大孔的锥形巧妙设计,卡槽既能相对稳定地固定在玻璃管上,又能上下移动,从而解决实验中固体药品的固定问题。多孔卡槽是一个实用性强,契合教学需求,跨越多学科,具有应用和推广潜力的创新教具。
郑思颖 初中化学 东华初级中学
郑思颖老师制作的“氧气的性质一体化实验装置”,该装置原理是通过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接触,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氧气,连续不断地进入具支玻璃管。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将具支玻璃管中空气从上端排出,收集到纯度较高的氧气,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上半部分消耗的氧气,通过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以不断产生氧气,一次性成功地完成所有氧气性质实验。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检测实验装置连为一体,使氧气能随制随用,提高实验成功率。
钟文婷 初中化学 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
钟文婷老师制作的“二氧化碳性质探究的一体化装置”,利用注射器和医用三通阀,巧妙地将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性质探究装置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得在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可以现制现用,有效缩短实验时长及提升实验演示效果。
陈锦秀 初中生物 东莞市虎门第三中学
陈锦秀老师制作的“肌肉牵动骨运动模型”,用注射器、气球、透明硅胶板和KT板作为主要制作材料,配以螺丝、螺母、乳胶管、回形针等制作而成。该模型用气球和透明硅胶管做成一个整体,模拟肌肉。推动注射器,向气球内注射空气,气球膨胀,模拟肌肉收缩,产生运动。此过程可以很好地展示由于肌肉收缩引起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陈老师把教材上抽象的知识点都融入到模型中,并且在演示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唐小芳 初中生物 东莞市常平镇振兴中学
唐小芳老师制作的“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体化实验装置,以常见生活用品为制作材料,如透明矿泉水瓶、数显温度计、注射器、外卖保温袋等,通过巧妙的设计将课内的三个演示实验优化整合,并改用“注液测气法”检测二氧化碳,能使得原教材中多而复杂的装置简单化,从而使实验得以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效果明显、节约时间,能很好地提升实验演示的效果,便于学生整体理解和归纳出呼吸作用的原理。
蔡东红 初中生物 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
蔡东红老师自制的“血液循环模型”,制作简单、拼装方便,成本低廉,能够模拟人体的血液循环过程,且心脏四腔以及连通用的管道均为透明材料,便于学生直观地观察新鲜猪血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态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其中氧气发生装置与肺部毛细血管网连通,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与全身毛细血管网连通。用新鲜血液在课堂上开展实验,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实验效果非常明显。
李健荣 高中化学 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
李健荣老师制作的“氢氧燃料电池演示展板”,使用PAN基碳纤维毡包裹碳棒作为电极,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为制作材料,如充电宝、废弃电池、手机充电线等,通过巧妙的电路设计,将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集成在亚克力板上,从而实现燃料电池和电解池之间的相互切换,极大地提升实验演示的效果。
刘逸嵘 高中生物 东莞实验中学
刘逸嵘老师制作的“改良渗透装置”,利用注射器等常见医用耗品进行组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装置优化了课本实验装置的不足。该装置组装简便,便于保存;使原本耗时较长才能观察到的液面上升现象快速可见,且可以定量检测,利于学生探究浓度差对渗透作用的影响,为被动运输的学习提供事实依据;该装置更换半透膜操作简便,且对于半透膜的面积要求低,利于学生主动探究不同半透膜的特点,如蛋壳膜,洋葱鳞片内表皮等。
廖小妹 初中化学 东莞市厚街湖景中学
廖小妹老师制作的“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的一体化实验装置”,使用注射器作为气体制取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在一套装置内进行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检验,体现了实验的一体化。用双母鲁尔接头将注射器连接起来,大部分仪器带有螺纹,拧紧即可,组装简单,可重复使用,便于携带,体现了实验的简单化。实验过程中,通过开关二通阀,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减少药品的用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实验的绿色化。
翁柳芳 初中生物 东莞市常平镇司马中学
翁柳芳老师制作的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创新实验装置,使用三个矿泉瓶、吸管代替大烧杯、漏斗、试管等玻璃器皿,使得实验装置材料简单、易获取。将原教材的开放装置变为密封装置,使实验操作和仪器携带过程不易发生漏气现象,且塑料瓶无色透明,更容易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液面高度变化”等实验现象。此外,该装置同样适用于《验证种子萌发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验证种子萌发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两个教材实验,实现一举多用。
立足“双万”新起点,东莞市教育局将全面推进全市公民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应用水平,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创新活动,开发实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减负增效,促进广大教师对教学仪器、教学方法、实验器材等进行改造创新、完善,推动全市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原标题《获奖人数全省第一,揽下10个创新奖!东莞教师在全省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中创佳绩》)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刘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