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曾兄
作者:潘之江
音频制作、技术处理:邬运河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视觉中国
录音时间:2023年3月20日
//
读一首诗,品一盏茶,寻一份静,走进曾兄靓声读书会,让我们一起分享阅读及朗读的心得体会。
✦ +
+
日月阴阳两均天
—— 写在春分
潘之江
春分,四季均分。之前是,昼短夜长:之后是,昼长夜短。
莺飞草长,春雨潇潇,是这个时节的固有特色。长江三角洲有农谚说“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即指这个时候的农村,农活开始忙了。
在春分到来之时,我们分享一下朱熹那首《春日》的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一首咏春,但意义是非常深刻。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传颂度非常之广,数百年来,被引用借用的频率也非常之高。
诗中所说是,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也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哲理诗人的朱熹,还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其实这是一首含有特殊意义的哲理诗,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朱熹是宋代理学家、思想家、诗人,成就斐然。当善于把深邃的思想和辩证的思维,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偶理于情,让人喜爱。
朱熹还有另一诗写在春天的诗,《读书偶记之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首诗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大家并不陌生,特别是诗的最后一句,人们更是耳熟能详。其蕴涵的意思是,由于“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方塘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还永远“深”而且“清”。也是这首小诗所展现出来深刻的思想意义。
朗读者 曾若明

曾若明,汕头市人,深圳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深圳保利剧院首任总经理,深圳曾兄靓声戏剧艺术表演工作坊创始人。现受聘于深圳文体旅游局重大项目办公室(新歌剧院项目组)高级顾问。
作者 潘之江
潘之江,资深文化人,籍贯浙江绍兴,正高职称。早年在浙江工作,1993年调入深圳。近年主要从事昆曲艺术、读懂中国画、辨证看艺术、24节气习俗等专题的研究。
音乐制作人 邬运河
广东省录音师协会会员,从业于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记者。长期从事音乐编辑、录音与制作。众多节目作品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朱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