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广东出台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3-03-15 17:29
摘要

为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治理,并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其要求,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制度和科技支撑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助力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水平建设美丽广东。

为加强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新污染物治理,并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其要求,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制度和科技支撑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助力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水平建设美丽广东。

《工作方案》明确,广东将建立省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制度,衔接国家调查制度。2023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中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到2025年,基本掌握全省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状况、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与健康风险状况;落实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形成一批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和示范技术。新污染物治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监测、监管与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记者了解到,新污染物是指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新近发现或被关注,但尚未纳入环境管理或现有管理措施仍然不足的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现阶段主要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全氟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危害比较严重、风险比较隐蔽,其来源广泛、治理复杂,末端治理无法实现对新污染物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

据悉,多数新污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显,可能在环境中存在或已使用多年并未视为有害物质,但发现其危害时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介质和人体中,并可长期蓄积在环境中和生物体内。我国是化学物质生产使用大国,在产在用的有数万种,高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共600多种,其生产消费都可能存在环境排放。新污染物即使以低剂量排放到环境中,也可能危害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因此治理程度要求高。

根据《工作方案》,广东将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珠三角地区以纺织印染、涂料、橡胶、电镀、电子电路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制造、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粤东地区以纺织印染、电镀、养殖、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粤西地区以石化、养殖、橡胶等行业为重点,粤北地区以养殖、涂料、医药制造等行业为重点开展环境调查监测。

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广东将在珠江、韩江、粤东沿海及粤西沿海等水系和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地表水新污染物污染状况本底调查与环境监测。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省内重点地区土壤、地下水,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废水调查监测工作。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省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并动态更新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补充清单并适时完善管控方案。

《工作方案》显示,广东还将全面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制度,从源头防范具有不合理环境风险的新化学物质在广东生产或使用,且严格实施淘汰或限用措施,加强产品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控制。同时,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大力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创建工作;规范抗生素类药品使用管理,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的规定,骨干基地实现抗生素类兽药使用量同比减少10%以上;加强农药登记管理,全面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

(原标题《以更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广东出台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

编辑 张克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