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邨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了“家”味道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范慧如 文/图
2023-03-15 09:29
收录于专题:社区广角

“天天来,习惯了,锻炼身体特别好,活动特别多,我们老两口也不觉得孤单了。”罗湖区南湖街道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居民心中“人气极高”,也是退休老人李泳棠和老伴日常的“打卡地”。

拆掉柜台,社区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完善功能,居民办事环境越来越温馨;贴心服务,居民群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作为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不断从百姓需求出发做强功能,打造“群众愿意来、喜欢来、经常来”的一体化党群服务中心样板。

化零为整优服务 提供民生七优“百家宴”

当日,记者走进位于幸福万象大厦底层的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家”的味道扑面而来。

相比印象中的社区办公场所,这里打破了传统固化模式,开放式设计,搭配原木及浅色色调,突出温馨、亲切,加上功能清晰的区块设置,将整个党群服务中心营造成了一处“易进入、可互动、能共享”的开放式“居民会客厅”。

渔邨社区党委书记李竞告诉记者,以前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与图书馆、社康、日间照料中心等阵地是分开的,经常有居民抱怨:办事需要跑几个地方,非常不方便。为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畅享周全资源和贴心服务,渔邨社区作为罗湖区第一个试点社区,将原本分散在各处的社区党员活动中心、社康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书吧等阵地资源进行升级整合,建成了全市首个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升级改造后的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3层、占地3500多平方米,拥有“党建、政务、医疗、养老、文化、教育”等多种功能,可实现431项政务服务一站通办。除了全方位的政务服务、全链条的医养服务,书法、书画、扎染、衍纸、书法、象棋、形体、舞蹈等活动更是丰富多彩,不仅让群众业余时间“有去处”,也为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更多选择,有效提高了阵地的利用率。

在中心笔墨丹青书画室内,罗湖桥书画院院长张力恒正在为书画作品展忙碌准备,展品均出自社区热爱书法书画的居民之手。他的活动更是一开放预约就“秒光”,成为了社区名副其实的“爆款”产品。

如今,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人流量从每周的360人次,上升至4060人次。理论宣讲、健康知识、文娱活动等,让党员群众自觉走进党群服务中心。

凝心聚力强功能 做好组织引领“大盆菜”

党员群众愿不愿意来、是否经常来,是检验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与否的指标之一。

记者了解到,早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之初,社区就让居民全程参与到每个功能室的规划、取名、使用甚至是LOGO设计中。现如今,但凡居民群众有需要,场地就能向居民群众开放,提供休闲娱乐、议事协商、民主决策等服务。

因小区红线范围界定问题,港逸豪庭、裕安花园两个小区一度闹得不可开交。社区党委将居民小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请来“共商渔事”功能区开展协商议事,最终圆满解决了两个小区之间的纷争。

社区居民议事会、儿童议事会、渔邨伙伴志愿服务、跨境儿童专享计划、渔伴周末影院、渔邨之光文明大讲堂……在党群服务中心,居民群众关心的愁事、难事、烦心事,通过共商共治得以解决,这也让大家伙儿更愿意花时间“泡”在这里。

“通过深度参与的方式,大家逐渐意识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个什么都有的阵地,同时也是个老百姓说了算的阵地。无论群众们想办什么业务、享受什么服务、解决什么问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永远都是他们的首选目标。”李竞说。

与香港隔河相望的渔邨社区还居住着约1500名港籍居民。以前港籍居民想办点事,总是想着找亲朋好友,现在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去党群服务中心。

开设全市首个“港人服务专窗”,编制《深港双城生活服务手册》,搭建“港人服务”功能室,方便港籍居民来中心聚会、搞活动,久而久之,大家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也就加深了。

在社区党委牵头下,第一支港人志愿者队伍“渔邨社区港逸志愿服务队” 2020年9月试点成立,也带动更多港籍业主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建设。

“在这里,深港一家亲,我哋就係一家人。”港籍居民、港逸豪庭业委会王纪明说。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汪新林 三审 刘思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赵新明 范慧如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