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的她 | 张丹翎:飞越地平线 拒绝“被定义”

深圳新闻网记者 冯牧原 林玟珊
2023-03-08 16:37
收录于专题:高质量发展中的她
摘要

“我现在还是一名新机长,肩膀上多的一道杠不光是一个符号,它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对机组和旅客安全飞行的承诺。”

在深圳各行各业里,她们靠自己打拼,用实力说话,挣想要的生活,赋能高质量发展。

自信、拼搏,不惧年龄,不畏将来,奋发向上,这是独属于深圳姐姐们的生活态度。

在很多人看来,飞行员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羡慕的职业,由于职业属性,这个行业男性居多,女飞行员,尤其是女机长,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女生一般很少会选择做飞行员,你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飞行员?”

“因为我从来没定义过这是女生不能从事的工作。”

“不被定义”“不轻易贴标签”是张丹翎的关键词。从南航的一名飞行员,再到女机长,7年来,张丹翎穿梭于云海之中,穿云破雾,风雨兼程,累计安全飞行约3500小时。


南方航空深圳分公司机长张丹翎在驾驶室。(冯牧原 摄)

事实证明,这个不被定义的选择,对张丹翎来说是非常适合的。张丹翎还记得第一次飞行的场景,当时老师带她“体验飞行”,她把手搭在驾驶杆上,杆向后带,飞机一点点离地。“我从飞机的左边窗户看着跑道、机库、宿舍楼越来越远,天空的蓝色越来越多,心情很激动很兴奋”。张丹翎说后来老师还带她体验大坡度飞行,“老师问我害怕吗?”“我向左看地面,笑着告诉他‘哈哈好好玩噢!’”

据报道了解,女飞行员选拔过程极其严格。首先,进入飞行学院要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公司后还有各种理论学习、模拟机训练、本场训练等,然后从观摩的报务员,到见习副驾驶,再到副驾驶、机长,每个阶段,都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而且航班的安排并不都是固定的,延误航班、临时航班、急难险重航班,都会给飞行员平添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

张丹翎在飞机驾驶舱。(冯牧原 摄)

张丹翎回想起刚进公司的惊险经历,那时她飞行经历仅有8小时,便在返程深圳时遇到了下击暴流。“那是我第一次进行实体飞机操作,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也有担心旅客,但很快便把注意力转移到驾驶舱变化和飞机控制上来,一定要确保飞行安全。”最后,在教员的带领下,张丹翎平稳操控,后来复飞备降去了广州,安全着陆。

张丹翎正在做起飞前绕机检查。(冯牧原 摄)

经过7年的风雨兼程,2022年9月张丹翎成为机长。“我现在还是一名新机长,肩膀上多的一道杠不光是一个符号,它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更是对机组和旅客安全飞行的承诺。”张丹翎表示,作为民航飞行员,应该保证每个航班旅客的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各部门应积极配合提升航班效率,让旅客出行更安心舒心,共同促进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中的她 | 张丹翎:飞越地平线 拒绝“被定义”》)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新闻网记者 冯牧原 林玟珊)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