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通过方力钧大展,建立日常与艺术的通道
晶报
2023-03-07 10:26

■罗怡策展人、美术馆顾问)

对于一个展览来说,主题当然重要——无论“观念艺术”多竭力地否定,也无法改变其在“艺术生产”中作为链接观众最通达的入口的角色。但对作品来说,重要的、更能揭示其本质和品质的东西,是“方法”,那些呈现作品产生过程的心理温度与性格机制,那些持续在艺术历程中的延绵与变化,如何具体地崭露于手上、笔端、脚下,如何编织、书写生命的传奇与艺术的传奇。设计在展览叙事中,要达到的是一种显性的背景和一种隐形的心理。

历史总会对艺术家提出文化要求

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方力钧个展中,我们以“通道”单元在美术馆的一楼通道,展现方力钧创作生涯的几个决定性瞬间:美院的人体素描课,没抢到好的观察位置,反而因贴近模特感受到了人的温度、气味、颤动,造成他作品中的元素总是一手的,直接的,切近以及更近的——和他的早期习作被放入展览开端的一个单独窗景空间中。接下来,人生中第一次醉酒的难受,个体“痛点”从此作为贯穿艺术创作的出发点;阿姆斯特丹驻留期间的友谊,启发他将电锯作为版画创作的重要工具,决定了其版画粗犷的尺幅与凌厉的肌理……这些故事被串联起来,接续主体策展中“人”的线索,讲诉了从1970年代到2020年代,方力钧从懵懂的学画少年,到享誉世界并被广为收藏的艺术家,之为“方力钧”,何为“方力钧”,为何“方力钧”的溯源。

在澳门艺术博物馆内,方力钧坐在自己的作品前留影。摄影:马力

历史总会对留在其名单上的艺术家提出文化要求,极端点、通俗点表现为“戏说要求”。方力钧虽然也有过放弃“两室一厅”的待遇后,过了一段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但割耳朵发疯之类超常的“戏剧性”,显然没发生在他这位早期成名的艺术家身上。不过,只是这些“日常决定伟大”“偶然决定必然”的挖掘,已足够给社交媒体时代的观众以共情和启发。

利用空间传达艺术家的个性

我们的作品选择还会体现方力钧被世界重要机构收藏的丰富性,他创作题材中典型的元素:水、天空、花朵、昆虫、珠宝……也力求在澳门首展中给观众一一留下相对完整的印象。为了平衡求全的初衷和展厅的面积限制之间的矛盾,此部分展示设计中,我们利用博物馆的上行走道,在其间设置了折线丰富的空间层次,同时也辅助叙事层次的展开,以打在作品上的、延续展线上的剪光灯,引导观众的参观视线与观展路径,造成一种曲径通幽、探秘览胜,和艺术家一起上升的观感,计划中的展线指引由展墙内藏的发光踢脚线承担,期望最大程度减少空间的其他任何干扰因素,降低展品密集带来的紧张感。

方力钧个展展厅。摄影:马力

简单走过艺术家历程,二楼的博物馆空间被另一条通道分为不同高低的两个部分,我们以几扇增加的斜墙设计,既打开了空间向两边的延伸性,一些星点其间的小尺幅的水墨和彩墨显得非常舒朗。然而,当你进入每一个具体的单元,在四个空间序列中,你会不断地惊叹,“哇,这就是澳门岛至今展出的最大作品”!“哇,这就是中国水墨画历史上最大的人物肖像!”“哇,这就是被世界八家重要艺术机构收藏的巨作!”“哇,这就是第一次示人的人物瓷板”……

我力图将自己对艺术家个性的理解:低调、开阔、顽皮,以及与艺术家交往的感觉——永远在不经意之间给人惊喜等等,将这些通过空间感受传达给观众。

扎准“文艺复兴”的穴位

当然,谈到“方法”,不得不谈到本次展览中的一幅水墨“巨制”“49,2021”——这件364cm×580cm尺幅的作品,画面上的方力钧正在水中奋力前游,似行进中的连拍或延时效果,将“七面迎浪”定格在孤泳者换气的时机。天赋的挥洒、形式的决定、媒介的掌控,成就了这幅作品。尤其站在当下这个时代和文化交汇点上,任何一位熟悉中国艺术史的人,都无不赞叹这幅画作展现出的一种纯粹的生命力。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唤起我们的心灵,填补了我们的渴望,释放着我们情感。

事实上,通过尺寸的放大达到让人惊叹的效果,这种“过时”的手法,却真没人能在水墨人物领域表达过,且以如此严密的控制、流畅的笔触、轻松的姿态。形式即材料。当方力钧使用水墨这种语言,强化的是他自身的符号与“语法”;但方力钧创作的水墨转向本质,是转向了更为古老的艺术观念。“85现代艺术风潮”的遗产到了今天,如一剂强心针又扎准了这个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复兴”的穴位。

方力钧个展展厅。摄影:伍岭

游泳本是方力钧热爱的题材。早在1989年时水便出现在方作中,1993年开始,水正式成为其有意识的创作元素。方力钧留下了很多关于“水”的金句,如“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动物,他离不开社会,但是他又经常会被这个社会湮没,或者会被社会伤害,迷失在社会当中,就像人和水的关系是一样的”。

本次展出的另外一张方力钧重要的油画作品“17,1998”,画面中的艺术家自己仅露出脑壳,整个人正沉入水中,平静,憋气。“气”是某种隐喻吗?这其中的互文,是方力钧作品有机生长的奥秘,也是我们在展览现场为观众设置的游戏。

方力钧在1990年代曾经被媒体定义为“启蒙者”。他本人对此十分警惕。他曾经反复反对这一“捧杀”,他说:“我不能掉到这个虚妄的陷阱里去”。福柯讲过一句相对好懂的话,他说:“当康德在1784年问什么是启蒙的时候,他真正要问的意思是,现在在发生什么,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正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这个阶段,这个时刻是什么”。如果这是启蒙的真正含义,那么,这正是我们这个展览过程中的方力钧和他的作品试图呈现给观众的“启蒙”,也是我们试图提供的一个日常生活与艺术生活的接口。

(原标题《聚光灯|通过方力钧大展,建立日常与艺术的通道》)

编辑 陈晓玲 高原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晶报)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