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留守女孩报北大考古系引争议:不能以“钱途”衡量前途

读特评论员 庄媛
2020-08-05 00:19
收录于专题:特评
摘要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高考676分”“留守女孩”“北大考古”……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高考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成为坊间热议话题。

网络之声,喜忧参半。原因很简单,因为考古专业太“冷门”了。不少网友劝她换个有“钱途”的热门专业,担心考古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收入得不到保障,可能会给本不宽裕的留守家庭增加负担;而一些网友则表示鼓励和支持其追寻内心热爱,众多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力挺,联手为钟芳蓉送上一份来自考古圈的祝福。

对此,钟芳蓉是清醒而独立的。她通过认证微博回应称:“我从小就喜欢历史和文物,受到樊锦诗先生的影响,所以报考了考古专业。非常感谢微博上考古界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她并非不知道这是“冷门专业”,而是明确地知道自己对考古专业的热爱,并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比起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份热爱和坚定更加闪闪发光。始于梦想和兴趣,怀揣着好奇和热情,相信她在专业学习研究上也会拥有足够的信心、动力和勇气,实现自己想要的人生。

值得思考的是舆论场的争议。互联网放大了舆论对钟芳蓉的关注,成了考古圈“团宠”,在某种意义上说她是一位“幸运儿”。然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网络时代,不少人喜欢以一种“过来人”的姿态吐槽甚至否定某个专业和行业。每年到了高考和填报志愿的时期,你都可以看到类似“家里没矿就不要报XX专业”“XX职业员工劝考生不要入行”“XX专业太冷门了不好就业”等各种论调,花式“劝退”考生。选专业,选兴趣还是收入?听内心还是随大流?这样的争议由来已久,且越来越有倾向于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风头。

只是,热门和冷门从来都是相对的。选择“热门”学科就一定正确,选择“冷门”学科就一定没前途吗?显然不是。所谓的冷门与热门学科和专业,是以近年来的就业情况划分的,但如今社会发展变化飞快,原先的热门专业可能没过几年就成了“冷板凳”。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实用性没有错,只是不宜盲目跟风,更不能用浮躁功利的眼光看待所有专业,以“钱途”衡量前途。一方面,不是所有专业都可以用物质或金钱衡量,有一些学科看似冷门却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关系到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精神根基;另一方面,不是说选择像金融类的热门专业就是为了钱,也不是说选择另类的冷门专业就等同于高尚,任何学科和专业都有其价值,关键在于是否契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是否能潜心学习并发挥专业能力。给予年轻人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更充分的选择机会,尊重个人想法、让其勇敢追梦,才是“过来人”乃至社会大众应有的态度。

我们应该庆幸,在日益包容多元的社会氛围和成长环境下,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浸染下,越来越多的年青人更加注重个人兴趣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像钟芳蓉一样在填报专业时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透过钟芳蓉个人选择引发的争议,我们也应该看到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一些冷门学科的困境。任何一个事业的发展,人才是第一位的。高校可以在知识普及、学科宣传等方面下更大的力气,以多学科、新媒体助力冷门学科,并形成良好的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联动机制,唤起人们对冷门学科的报考、求学热情。当然,国家层面也要给予冷门学科研究者一定的生活保障、科研保障和奖励,让投身理想的从业者没有后顾之忧,可全心投入研究事业。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评论员 庄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