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从产业共建、民生帮扶、党建引领多领域助力河源乡村振兴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琦玮 赵明 陈海峰 申卫峰 通讯员 桑晓 /文 李忠 苗威/图
2023-03-01 22:28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为真实全面地展现深圳助力帮扶对口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案例、经验成果、创新做法,深化帮扶协作,书写奋进新征程的“深圳答卷”,深圳特区报社组成报道团队分赴深圳对口帮扶地区采访,即日起在报纸和读特客户端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推动乡村振兴 携手共同富裕”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13年,深圳开启了对河源的全面对口帮扶工作。

这10年间,深圳一批又一批的干部奔赴河源,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产业共建、民生帮扶......10年间,不间断地、每年都有约400名深圳帮扶干部驻扎在河源,挥洒青春和汗水;2021年6月,广东省全面启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深圳再次派出228名帮扶干部,奔赴河源5县44个镇,继续奋斗,助力河源乡村振兴……

这是一场永不止步的帮扶接力。

2016年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五年助力深圳市被评为“好”的等次;助力深圳市在2021年度广东省战略实绩考核中名列前茅,河源市“综合评价”“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专项工作考核均获优秀等级。

输血为协助造血,帮扶旨在促自立。助河源踏上稳定、可持续的共同富裕之路,才是深圳对口帮扶的核心。为此,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的统筹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以“作示范、勇争先”的标准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通过党建引领促各生产要素融合,以振兴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公益+”模式带动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探索乡村振兴“深圳样本”,在河源广袤的田野上,书写全新的答卷。

打造“红色双引擎” 以党建带动基层治理

和平县彭寨镇土厘村,满眼望去是白茫茫的农田,村民们在蓄水、打田、修缮水渠,一派春耕时节特有的忙碌景象,这里是和平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的一部分。

和平万亩粮田丰收时的景象。


土厘村正在建的育秧棚。

驻彭寨镇帮扶工作队队员、土厘村第一书记林盛垅称,工作队推动乐源公司成立了非公党组织,村党支部和乐源党支部经常联合搞活动,如今,村党组织和非公党组织深度融合,成为“红色双引擎”,有力推动了土厘村土地流转、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2021年7月工作队进驻以来,土厘村流转土地400余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200余亩,全村土地流转率81%,为和平县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建设提供了用地保证。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工作组组长巫资香表示,如今,“红色双引擎”已成为河源乡村振兴工作的一大品牌。

在连平县绣缎镇,党建带动同样成为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的核心动力。驻绣缎镇帮扶工作队在全面摸底排查后,制定了《绣缎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党建助耕”工作方案》。通过“党建助耕”活动完成200亩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以此为契机,驻镇工作队还推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九连叠绣”系列粮食品牌,将种植出来的水稻统一加工和包装,发放给认领撂荒耕地复耕任务的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实现消费帮扶产品进机关、进家庭的目标。

党建带妇建,更成为推进乡镇基层治理的法宝。深河指挥部积极推动河源市创新开展“强基层妇联·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妇联主席+N执委(妇女小组长)+N家庭”的工作模式,最早在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试点,随即向河源全市推广,助力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目前,河源已有100多个“强基层妇联·促乡村振兴”试点,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特别是推进家庭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卓有成效。

位于龙川县登云镇的革命烈士叶卓故居。

去年,深河指挥部在深圳对口帮扶各县工作组、驻镇帮扶工作队、深河公司以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支医支教”队伍中开展了“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遴选出10支“振兴先锋”工作队、10名“振兴先锋”、10个优秀“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和15名“帮扶先锋”。基层党建已成为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和对口帮扶“动力核心”。

以产业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龙川县龙母镇各村在脱贫攻坚时期成立有14家合作社,涉及帮扶资金3400万元,牵动着龙母镇1600多脱贫用户。去年,驻龙母镇帮扶工作队推动这14家合作社成立了龙川县宝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以80万元入股龙川县众合汇智慧农业公司的油品生产加工中心项目,该项目投产后,不仅可为村集体带来稳定的分红,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还可带动周边不低于1000亩撂荒耕地的种植花生。该公司还把镇里的劳动力召集起来,成立宝龙机耕服务队,为龙母镇及周边的乡镇大户种粮村民提供服务。驻镇工作队负责人告诉记者,机耕队技术过硬,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仅此两个项目,即可多元化且稳定地为农民增收。

驻东源县灯塔镇帮扶工作队则统筹驻镇帮镇扶村资金56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无息借入,推动灯塔镇14个村(居)成立联投公司,与太二渔业建立共建关系,合作共建“工业化鲈鱼养殖项目”。预计今年6月鲈鱼上市,可为灯塔镇各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位于东源县高新区的深圳盐田(东源)产业专业工业园。

利用帮扶资金,推动各乡村合作社抱团发展,这是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及各驻县工作组借鉴创新性的深圳经验,发展乡村产业的一个模式。

为集聚最大量的生产要素振兴乡村产业,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有着高屋建瓴的设计。1月11日,东源县乡村振兴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下称专家委员会)、助力赋能人才委员会聘任签字仪式举行,东源县圳兴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揭牌。工作组组长侯桂鸿介绍,这两个委员会是为产业振兴设计的专家库和资源库,前者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领头,聚集了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农业专家,协助寻找项目并进行可行性研究,后者则囊括了项目落地后所需的一切资源,包括市场、电商、物流等等。专家委员会专家洪利辉透露,目前他们正力推工业化养殖澳洲墨瑞鳕鱼,另有多年生水稻、手指玉米等多个高科技农业产业化项目也准备落地。

以市场化方式发展乡村产业

连日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深圳企业投身于河源的乡村振兴,以市场化的方式,发展乡村产业。

紫金县苏区镇青溪村的脱贫户钟叔,因为种植葛根,与深圳市桂花股份合作公司(下称桂花公司)演绎出一段“万企兴万村”的佳话。在驻苏区镇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去年,桂花公司与苏区镇青溪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捐赠帮扶资金,提供技术支持,推动青溪村葛根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投资在当地、纳税在当地、就业在当地、服务在当地、造福在当地”。

紫金县苏区镇是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是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和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工作组组长罗春响告诉记者,“红色苏区保护利用项目”深圳共投入帮扶资金1810万元,该项目不仅是深圳对口帮扶紫金工作组本轮对口帮扶最主要的工作,也是紫金县当前投资最大的一个产业项目。该项目按10.3亿投资额立项,项目涉及的330亩土地已全部征收完成,正积极引进大型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

位于紫金县紫城镇的客茶谷。

位于紫金县紫城镇蓝坑村的客茶谷,同样是以市场化发展乡村产业的范本。该项目由紫金县紫龙农业开发公司打造,驻紫金县工作组与当地政府同时推动蓝坑(客茶谷)产村融合项目,通过发挥客茶谷项目辐射带动,带动群众增收。2022年蓝坑村年收入超过30万的约20户,产业带动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

据介绍,深河指挥部以“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引导社会企业与镇、村党组织“结对”,带领村镇经济走了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之路。仅2022年,深圳对口帮扶河源44个乡镇引导到帮扶地区的企业有102家,帮扶企业实际投资额2.2亿元,带动低收入人口7431人就业,通过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已脱贫人口3129人。

2022年9月,在驻龙川县佗城镇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河源首个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深圳市慈善会•海椰子佗城乡村振兴公益基金成立。其间,驻佗城镇工作队引入深圳企业投资设立深河农产品销售平台,并与农产品销售平台达成一致,将总销售额的2%作为公益捐赠资金,注入乡村振兴公益金,用于帮助佗城困难群众和助力产业发展,该专项基金目前已筹款20.35万元。深圳对口帮扶龙川工作组组长张明明表示,以消费帮扶带动产业发展,发展红利又反哺乡村振兴事业——这是深圳以“公益+”模式带动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尝试。

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河指挥部及驻各县工作组的协调推动下,深圳帮扶河源44个乡镇还建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42个,形成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茶叶、和平猕猴桃和腐竹、连平鹰嘴桃、龙川油茶、紫金茶叶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

和平县公白镇就是一个花卉专业镇,在驻公白镇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龙头企业广东德福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促进农业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公司合作有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家庭农场主以及200户农户,每年为村集体及脱困户分红产业资金160多万元。

和平县公白镇福和花卉示范基地。

“三个课堂”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的重要内容,在此,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亦做了颇有成效的探索。

连平县大湖镇罗经小学有一间标准的智慧课室,2019年始,该校的学生们在这里上线上英语直播课。2022年,这里已发展为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双师专递课”课堂,线上名师实时讲课,线下辅导教师进行课堂管理,并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督导。罗经小学校长邱云庭告诉记者,“双师专递课”效果明显,去年该校学生综合成绩在全县排名第二。

罗经小学的“双师专递课堂”,是“三个课堂”项目的一部分。深圳对口帮扶连平工作组组长王峰告诉记者,“三个课堂”项目是深圳南山区帮扶连平县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在罗经小学和东升小学试点取得成效后,于去年初在连平全县各镇村学校推广。该项目为连平县13所乡镇中心小学,2所面上小学、1所连平县实验小学和教育局研训中心建设了互动云课堂设备及配套软件平台。实现教育局、乡镇、村小数据打通,课中智能教学评价,课后学生学习画像逐步形成。同时联合国内师范类高校和本地化的优质师资,上线共2500节科学、英语、音乐、美术课程,由学校自主选课,采用订单式专递授课的方式,真正为乡村学校插上翱翔世界的翅膀。

连平县“三个课堂”研训中心揭牌。


连平县“三个课堂”之双师专题课堂。

2月16日,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推动下,深圳·南山区教育帮扶连平县“三个课堂”研训中心揭牌,连平县“三个课堂”开始常态化运营,并可望进一步向河源全市推广。

(原标题《产业共建助增收 教育帮扶兴人才 深圳从产业共建、民生帮扶、党建引领多领域助力河源乡村振兴》)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范京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琦玮 赵明 陈海峰 申卫峰 通讯员 桑晓 /文 李忠 苗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