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社论 | 响鼓重槌,奋战“百千万”
南方农村报
2023-02-13 13:27

南国春早,土膏正润。铧犁翻开新泥,种子入泥生长,广袤沃野抓紧春耕备耕,沉寂了一个冬季的田野开始热闹起来……放眼广袤田野,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

实干争先,擂鼓出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擂响了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出征鼓,传递着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争先进位的鲜明信号。南粤大地萦绕着百县千镇万村的时代强音,如动员令,似冲锋号,为新一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年之计在于春,只争朝夕开新局。从春天出发,我们的心中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

使 命

“郡县治,天下安”,县乃国之基。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中,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飞跃式的进步,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一。但与此同时,县域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县域层面的表现较为突出、县域经济对乡村振兴支撑力有待加强等,这也将成为新发展阶段广东振兴县域经济的主要突破点和着力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已成为经济大省广东在新征程路上的一道“必答”大题。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基础在县域、短板在县域、潜力在县域,没有县域经济的大突破,就没有广东现代化发展的底部基础。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站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广东提出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是广东把握省情农情实际、立足城乡融合区域协调作出的重要安排,也为广东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令人惊叹的谋划设计,源于思想的定向领航。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清远视察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现实的深刻洞察,更是面向未来的深刻昭示,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领航掌舵、把脉开方。

嘱托,殷殷在耳;壮志,拳拳在念。

重逾万钧的深切嘱托、高瞻远瞩的科学擘画,是我们奋进新征程最大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在奋斗奔跑中书写精彩答卷,靠实干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是广东对总书记深情厚望的响亮回答。

机 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得益于成绩的铺垫。回顾广东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这些并非偶然。一直以来,广东都步履坚定地在县域高质量发展路上勇毅前行。

看韧性,广东县域经济底盘坚实、无惧风浪。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GDP最高的(县)区是南山,高达7630亿元,25个(县)区GDP超千亿。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惠州博罗GDP突破800亿元大关,在赛迪全国百强县中排名列第81位;在揭阳普宁,纺织服装从无到有、从有到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容纳4000多家企业、超过40万从业人员的千亿产业集群;被誉为“水果之乡”的茂名高州,农林牧渔总产值长期位于全国各县市首位,荔枝、龙眼、香蕉……成为一张张闪亮的农业名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看潜力,广东县域经济后劲十足、前景广阔。广东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广东共57个县或县级市,县域面积占全省的71.7%,县域常住人口占广东的28%,但县域GDP仅占广东的12.5%。新形势下,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短板”也是“潜力板”,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蕴含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看活力,广东县域发展动能充沛、动力强劲。在汕尾陆丰,陆丰核电项目5号机组建设工地不停工,工人们铆足干劲奋战“开门红”;在清远清城,广清纺织服装产业园招商、招工紧锣密鼓地推进,围绕打造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的各项工作“加速跑”;兔年开年首个工作日,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国4大千亿镇,佛山北滘镇、狮山镇独占2席,镇域经济也在加速“狂飙”。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蕴含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各市场主体抢抓新机遇、拥抱新蓝海,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比学赶超,凝聚成全省上下共同支持参与的强大力量,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奋力开创出县域振兴新局面。

蓝 图

思想的激荡,带来了思路的廓清、行动的坚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开局之年当有开局之势,关键之年当有关键之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开局之年,破题、解题,头绪纷繁。“百县千镇万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如何一盘棋布局、一张图谋划、一体化推进?

——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县域富民产业着眼于县域,本质在富民。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要激活县域产业竞争优势,注重产业布局优化,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经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的现代种养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县城、乡镇、村庄三个层级分工明确的产业发展格局。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以城带乡能力。乡村振兴的基础在乡村,但动力源和牵引力在城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不是简单地引导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乡镇聚集、实现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而是通过县域经济发展和质量提升,引导城乡产业升级,进而实现人口合理流动,比如推动县城市政设施提档升级,优化乡镇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镇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能力。

——促进城乡双向流动,引来发展“活水”。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瓶颈制约,归根结底是因为城乡在资源、要素、产业、人才等方面尚未形成内生的循环机制,导致资源要素流失。因此,推进要素配置一体化关键在于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比如创新为农服务金融产品,引导县域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将更多资金用于支持当地发展,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分类施策,引导差异化发展。长期以来,许多县城“千城一面”,县域的特色被扼杀。因此要真正形成适应自身需要,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以差异化发展助推高质量发展。比如,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加强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筑牢全省生态屏障。对老区苏区、民族地区和省际边界地区中综合实力较弱的县域,加快补齐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短板,推动振兴发展。

面向未来,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敢闯敢试、实干争先,以“敢为天下先”的决心和勇气,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施工图”变成“实景画”,奋力打开县域振兴新局面。

起 航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言在耳、振聋发聩。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迈进充满机遇的2023年,沿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布置的“路线图”,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接续奋斗启新程、乘势而上开新篇,一步一个脚印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我们一定能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从春天出发,万物复苏、万象更新,南粤大地充满希望。

(原标题《社论 | 响鼓重槌,奋战“百千万”》)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朱玉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