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鹏作家孙淑杰长篇小说《青春志》出版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程思玮
2023-02-09 13:07

近日,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大鹏新区作家孙淑杰的长篇小说《青春志》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孙淑杰系广东省作协会员,深圳市大鹏新区作家协会顾问,从事过医疗、行政管理及法律工作。曾出版纪实文学集《曾经爱过》。在《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国人口报》《黑龙江日报》《芒种》《参花》《椰城》《辽河》等报刊及网络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纪实文学近百万字,作品多次获奖。

《青春志》封面。

长篇小说《青春志》共计33万字,主要讲述了出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女主人公孟亚从少女到青年时代的一个年轮间(1975—1986年,即13—24岁),经历了自然生长的懵懂与困惑以及走向社会与外部环境抗争调适的艰难过程。孟亚的成长故事,呈现出生命坚忍不拔的努力,以及人性良善之光的闪耀。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提示了国家发展与个人发展的互相促进关系,以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虽然小说的写作背景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出生人群,但每个人都要经历青春的成长过程,都能在这部《青春志》里找到思想共鸣——从生理成熟到精神独立,逐渐升华为双重健康的社会人,把一块块命运里的丑石,撞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缕光芒。

孟亚在家中排行第四。父亲孟福先和李秀云这对夫妻,共生育了四女二儿六个子女。因1962年“精兵简政”政策,李秀云被丈夫孟福先(卫生院院长)辞退回家。国家经济落后,家庭窘困不睦,教学秩序混乱,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孟亚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一片荒芜。

受“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影响,孟家六姐弟都没有把读书作为改变命运的途径,而是被动地等待干部子女招工的指标,直至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中考)制度。但孟家姐弟因为年龄及性格不同,面对高考(中考)的选择也不同,人生之路也随之各有改变。

孟亚盲目地考上了卫校之后,与苏英、李琳、马莉等几位同龄人,在不满意护士专业的同时,也受到了外界的专业歧视,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决定自学高中课程向大学校园迈进。同时,青春期的性意识自然萌动,个性成长与对异性关系的认知,她们都还处于幼稚、局限甚至无助的状态。孟亚与程立远(中学同学,后考入孟亚同城大学)、马莉与沈浩(大专生)的“初恋”都是半路途夭折。虽然程立远毕业后也分配到了绿岭煤矿,和孟亚彼此的了解也逐渐加深,但在命运和现实面前,程立远积劳成疾离世,他们最终无缘牵手。

孟亚因为需要时间学习高考课程,19岁的她毕业前独自作出决定,把分配去向改成了绿岭煤矿医院。在工作初期,孟亚因与内科医生李文贤结伴,到全老师家看电视英语节目,被“老姑娘”葛立秋利用,成了医院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并受到李文贤老婆及子女的一再侮辱伤害,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后由于阴差阳错的偶然因素,孟亚得到了进修心电图和A型超声波的机会,而苏英也转变了考大学的想法,准备通过进修晋升为医疗专业,李琳、马莉等其他四位同学也都在改变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矿难、腐败、事业、前途、爱情、婚姻、责任、担当……在近于自生自灭的成长过程中,“孟亚们”经常独自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她们都像一块块小小的“丑石”,忍辱负重却不甘沉沦,自救自生是她们最好的写照,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青春志》全书十二章,其实展现的就是十二年的青春岁月,叙事平直,不修不饰,却在铺陈的文字里,看到了那些激扬的情绪。也许,十二年太长,我们的青春太绚烂,孙淑杰33万余字描述的《青春志》,难以尽言那些精彩的细节和人们复杂的心境,不过,一首青春之歌、岁月开出的花、朴实无华的文字,足可引起历过青春、正逢青春、期待青春的人们的共鸣。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大鹏作家孙淑杰长篇小说〈青春志〉出版》)

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必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连城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