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子半边脸“跳不停” 医生动刀解决“面子问题”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孙振莹 文/图
2023-02-03 16:24
摘要

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为一位患有面肌痉挛的尿毒症患者做了微血管减压术,解决了困扰大叔两年多的“面子”问题。

近日,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为一位患有面肌痉挛的尿毒症患者做了微血管减压术,解决了困扰一位大叔两年多的“面子”问题。

控制不住“挤眉弄眼” 原来真是“漏电”  

51岁的吴先生(化名)乐于助人,交际广泛。两年前,吴先生无缘无故出现左侧眼周抽搐。开始,他以为是工作劳累并没有在意,可抽搐症状的越来越重,眼周、口角处也都出现抽搐。每当跟人聊天,一开口就挤眉弄眼,让人吃惊甚至感到可怕。

为了治病,吴先生到处求医,去过多家医院,诊断结果是面肌痉挛。他吃药、针灸,都没有效果。注射肉毒素治疗,症状暂时有所缓解,但很快又复发。经朋友介绍推荐,吴先生慕名找到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石鑫教授团队寻求诊治。

石鑫主任认真问诊后,认为治疗须患者对面部痉挛有所了解,具备积极配合的良好心态,详细介绍了相关知识。

面部痉挛是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之一,发病机制与面神经的发生部位,与脑干的根部存在血管压迫有关。血管压迫造成面神经脱髓鞘改变,引起神经异常放电而出现神经传导功能的异常,就好像一根电线的外层塑料皮破损,导致电线漏电一样。

治疗面肌痉挛常用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但只对部分病人有效,能减轻症状,有些病人存在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比如头晕、嗜睡、共济失调、震颤、肝功能损害等,最后不得不终止药物治疗。注射肉毒素治疗面肌痉挛,初期3~4个月内有效,随着病程延长,再次注射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而显微镜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面肌痉挛等颅神经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甚至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手术方法是在耳后切一个大约3cm的小切口,颅骨上钻开一个硬币大小的骨孔,显微镜下找到颅内的面神经和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在血管和神经之间置入一块垫片,以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大部分病人手术后效果立竿见影。

手术示意图。

尿毒症成手术“拦路虎” 多学科联手解难题  

吴先生终于搞清楚之前种种问题所在,一方面庆幸找到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又心存疑虑,因为自己患有慢性肾病尿毒症多年,每周要做两次血液透析,不知道能否经受手术。

“这确实是个问题。”石鑫主任说,“血液透析时使用一种抗凝药物——肝素,就手术而言,这会大大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风险,增加并发症风险,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此外,肾衰也会大大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肾脏功能下降需严格限制补液量,很多药物对肾衰患者禁用。这些因素都会给手术带来很大的风险和困难。”

为了克服重重困难,神经外科联合麻醉科、肾脏病科,精细评估吴先生的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期详尽透析方案,以及更安全的手术方案,凭借先进显微镜,尽可能保留所有微小的血管分支,减少术中和术后的出血风险,利用术中电生理监测的手段,充分保证手术的效果。

石鑫主任科学、严谨、周密的作风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打消了吴先生的顾虑,“我信任你们,我会积极配合!”

2022年12月11日,石鑫主任主刀,为吴先生做了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发现椎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压迫面听神经,动脉钙化明显,这正是造成面肌痉挛的“罪魁祸首”。在显微镜下,手术把责任血管与面神经精确分离,解除压迫,并小心保护面听神经没有受到任何损伤,达到彻底减压的目的。

手术效果立竿见影,吴先生面部抽搐的症状完全消失了。同时,按照术前制定的血液透析计划定时进行透析,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

目前,吴先生出院已两个月,身体恢复良好。“挤眉弄眼”彻底消失,重新找回尊严和“面子”。

为合并尿毒症的面肌痉挛病人进行微血管减压手术,在国内相对较少。因为面肌痉挛虽然影响生活质量,但并不危及生命,而手术后一旦发生出血的并发症,病人就会有生命的危险。做这样的手术,对术者的勇气和担当是极大的挑战和考验。

石鑫主任深有感触地说,“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设备的进步与发展,让以往认为不可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变成了可能。对患者来说,找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医生的期盼和信任;对医生而言,解除患者病痛是自己的责任、担当和情怀!”

(原标题《深圳男子半边脸“跳不停” 医生在他脸上动刀解决“面子问题”》)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孙振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