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春,她依旧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线上”奔跑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马晓群 文/图
2023-01-27 19:12
摘要

参加工作14年来,每逢春节和节假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晋金兰几乎都是在岗位一线度过的。

兔年的除夕和初一,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晋金兰再次给自己安排了值班。参加工作14年来,每逢春节和节假日,晋金兰几乎都是在岗位一线度过的。

晋金兰的老家远在新疆,很多个春节,她都没能回新疆与父母团聚。亲朋好友经常打电话问她,什么时候可以回新疆看看,她总是说:“我的工作太忙了,病人更需要我。”

病人永远是第一位

晋金兰的忙碌是不同寻常的“奔跑”,她和同事们每天都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线上”奔跑。

晋金兰密切监护危重症患者。

1月21日是除夕,晋金兰依旧十分忙碌。当天早晨7:30,晋金兰准时到达科室。8点,她开始带领团队开展查房工作。查房结束后,她又开始了开医嘱、做操作、向家属告知病情、写病历等工作。

在查房过程中,晋金兰对危重患者进行特别关注。除夕前一天,ICU接诊了两个特殊的病人。其中,有一位32岁的高脂血症胰腺炎患者,晋金兰主任及时为他进行了血浆置换。另一位是一位92岁肺炎、心衰的病人,目前这位老人已经上了呼吸机,做了胸腔穿刺引流等工作。除夕当天晚上,晋金兰放心不下,她依旧选择守候在危重患者“身旁”。

对每个生命都不轻言放弃

晋金兰细心“照护”危重症患者。

重症医学科是危重病学科的临床基地,也是临床一线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病人的“主战场”。2022年12月初以来,随着急诊和发热门诊患者的急剧增多,重症医学科病房迎来了就诊高峰,该科室天天病床“满员”,而且危重症病人都以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居多,晋金兰和科室的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晋金兰和同事们一直在努力,让危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不久前,一名70岁的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后,转至ICU病房时,这名老人的双肺70%以上是“白肺”。当时,老人的全家都感染了新冠病毒,家属一度失去了继续治疗的信心。

晋金兰及时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诊疗方案。她多次与老人的家属沟通,鼓励其家人不要放弃治疗。在晋金兰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名老人在ICU住院2个星期后,顺利拔掉了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珍惜这个机会,可能以后就再没机会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生命的机会,病人在我心里永远是放在第一位”,晋金兰说。

治病救人,挽救的是一个家庭

让危重患者重新恢复健康的生活,经常有痊愈的患者给晋金兰和她的同事们送来锦旗。让晋金兰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前来致谢的超市送货工。

2022年8月,这名超市送货工因持续多日高烧不退,被转入ICU病房,刚住院时,他一直高烧不退、昏迷不醒。经过抽丝剥茧的详细诊察,最终确定这名男子是因红斑狼疮发作累及到心脏,从而导致高烧不退、持续昏迷。晋金兰带领团队对症治疗,他最终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经过规范治疗后,他顺利出院。

出院后,他带着妻子和一对儿女专程前来送锦旗致谢。看到这名男子已经恢复正常生活,晋金兰和全科室的医护人员都特别开心。

晋金兰的两个孩子分别是5岁和10岁,由于工作非常忙碌,照顾家庭的责任就落在了晋金兰丈夫的身上。虽然已经连续多年春节期间不能休假回家团聚,但是她毫无怨言。晋金兰说:“治病救人挽救的不仅是一个病人的生命,更是挽救了一个家庭,患者痊愈就是医护人员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原标题《2023年新春,她依旧在救治危重症患者的“生命线上”奔跑》)

见习编辑 钟诗婷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马晓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